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微创后路固定、联合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5月2011年10月,选择1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62011年10月,选择1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657岁,平均50.1岁,病变节段:T1057岁,平均50.1岁,病变节段:T10T11椎体结核3例,T11T11椎体结核3例,T11T12椎体结核9例,T12T12椎体结核9例,T12L1、2椎体结核2例。测量术前胸腰段后凸Cobb角度23°L1、2椎体结核2例。测量术前胸腰段后凸Cobb角度23°40°,平均(32±5)°。术前口服异烟肼300 mg/d,利福平450 mg/d,吡嗪酰胺750 mg/d,每日顿服,链霉素0.75 g肌注,每日1次;治疗3周。均采用后路椎旁双侧微创小切口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四联药物抗结核治疗3个月,分别口服和链霉素0.75 g肌注(每日1次);3个月后异烟肼300 mg/d,利福平450 mg/d,吡嗪酰胺750 mg/d,每日顿服,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0 ml。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及脑脊液漏,无窦道形成,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后凸Cobb角13°40°,平均(32±5)°。术前口服异烟肼300 mg/d,利福平450 mg/d,吡嗪酰胺750 mg/d,每日顿服,链霉素0.75 g肌注,每日1次;治疗3周。均采用后路椎旁双侧微创小切口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四联药物抗结核治疗3个月,分别口服和链霉素0.75 g肌注(每日1次);3个月后异烟肼300 mg/d,利福平450 mg/d,吡嗪酰胺750 mg/d,每日顿服,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0 ml。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及脑脊液漏,无窦道形成,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后凸Cobb角13°18°,平均(17±5)°。14例均获随访,随访2418°,平均(17±5)°。14例均获随访,随访24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术后9个月,患者的ESR和CRP均恢复正常。经影像学X线片及CT检查,14例均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术后9个月,患者的ESR和CRP均恢复正常。经影像学X线片及CT检查,14例均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7个月,平均6.0个月。术后内固定无脱落及断裂。随访时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达到临床治愈。[结论]微创后路固定、联合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有效减少创伤、矫正脊柱后突畸形、彻底病灶清除,达到植骨融合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前后路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结核病灶多首先破坏椎间盘,然后破坏椎体,导致腰椎的稳定性丧失,并可侵入椎管损伤神经系统;对椎体的侵袭可造成脊柱后突畸形,继发神经和马尾损伤。腰椎结核手术既需要彻底清除病灶,又需要内固定恢复腰椎的稳定性防止继发性损伤,前路经腹膜后病灶切除可达到理想的清理病灶效果,而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可获得稳定的三维固定,我科自2002年4月-2007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16例下腰椎结核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牵引角度治疗颈椎病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模拟力学实验方法,比较不同牵引角度下颈椎的不同生物力学过程,探讨最佳的颈椎牵引角度.方法:通过建立精确的颈椎(C4/6)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前屈10°、后伸10°位对颈椎施加相同的力学牵引载荷,得出颈椎体、椎间盘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屈10°位牵引,椎体和椎间盘的受力主要集中在椎体两边的后外侧神经根出口位置,椎间盘的位移主要产生在椎体的后缘位置,尤其以C4/5椎间盘位移明显;后伸10°位牵引,椎体和椎间盘的受力主要集中在椎体两侧的钩椎关节处,椎间盘的位移主要产生在椎体前缘位置,尤其以C4/5椎间盘位移明显.结论:前屈10°位牵引,有利于改善对两侧神经根的刺激,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后伸10°位牵引,有利于改善对两侧椎动脉的刺激,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  相似文献   
5.
6.
间歇性跛行是脊柱脊髓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乏力、沉重感等,以至于不得不改变站立的姿势或停止行走,休息片刻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若继续行走或站立,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即为间歇性跛行。由于临床上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居多,致使部分脊髓源性跛行亦被当作腰部疾患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三法十式”手法和以“牵引+电磁疗法”两种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对比两者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60例腰突症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应用“三法十式”手法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30例,应用“牵引+电磁疗法”治疗,疗程2周。应用JOA、VAS及分级疗效评定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及JOA都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VAS及JO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腰突症患者的VAS及JOA,且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66例患者,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2周以内的急性患者和发生在2~8周内的亚急性患者,治疗前均有明显腰背部疼痛症状,且压缩骨折排除L2—4椎体压缩骨折,被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PKP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两周、半年、一年、一年半、两年行腰椎双能X线骨密度仪全椎体测量(L2—4椎体)。结果:术后患者获随访12-28个月,PVP手术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测量无显著差异,保守治疗组半年内治疗前后骨密度测量差异显著(P〈0.05),半年后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差异。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早期能够有效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下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恢复快等优点。自运用以来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因为内镜系统的操作、工具、视野等方面的因素,带给医生一些误区和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机会。我科2001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SOFAM  相似文献   
10.
Ⅲ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椎半脱位临床较为少见,且伤情复杂.我院2002年收治1例,采用保守治疗Halo支架外固定获愈.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