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7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指出的"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现象,乃是人体中的阴阳适应"天运转大"所引起的自然界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一种反映.所谓"请言其与天运转大",就是运用古天文学理论来阐明脉应四时的原因.本文拟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就其原理作一剖析."四变之动"的原因分析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布满星辰的夜空犹如一个巨大的半球笼罩在人的头顶上,并觉得自己立足的大地似乎静止不动,而整个星空象绕着一根无形的地轴在不停地自东向西转动,于是形成了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常规、粪常规检验结果及治疗方案与病原学诊断的关系,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96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样本,鉴定病原体,并进行血常规和粪常规检验,分析血常规、粪常规检验结果及治疗方案与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关系。结果从96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病原体295例,其中细菌239例、病毒56例。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细菌性腹泻与病毒性腹泻患者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以及NE%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异常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常规检验结果中,病毒性腹泻患者发生水样便的比例明显高于细菌性腹泻患者(P=0.002),而发生黏液便的比例明显低于细菌性腹泻患者(P=0.049)。临床经验用药与患者病原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72.2%(213/295)。结论常规检验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应进行更准确、全面的病原学检测,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更精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基于体重的肝素负荷剂量下体重指数(BMI)对全血活化凝血时间 (ACT)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选男性冠心病患者 78例,年龄 45~77(63.86±6.89)岁,以 BMI 为依据将患者分为 4 组:A 组 20 例(15.57≤BMI<23.03),B 组 20 例(23.03≤BMI<25.35),C 组 18 例(25.35≤BMI<27.68),D 组 20 例(BMI≥ 27.68).所有患者给予100U / kg 负荷全量肝素,并于术前、肝素负荷剂量后 5min、10min、30min、60min抽血,采用 Hemotec 法检测ACT值,以术前 ACT(ACT0)为基线,其余 ACT值与其差值分别标记为ΔACTs,MATLAB 软件计算ΔACT- 时间曲线 下面积.结果 负荷肝素后 ACT 达峰时间各不相同:33.33%位于 ACT5 时间点,51.33%位于 ACT10 时间点,15.34%位于 ACT30 时间点,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CT-时间曲线下面积随着BMI增大而增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相对于低BMI 患者,基于实际体重给予负荷量肝素对于大BMI患者是过量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穿刺肝内支架辅助经颈静脉途径开通TIPS术后分流道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单纯颈静脉途径行分流道再通术失败的12例TIPS术后分流道闭塞患者行肝内分流道支架穿刺,辅助经颈静脉通路进行再通,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对12例(12/12,100%)均成功经皮经肝穿刺肝内分流道支架。于 10例(10/12,83.33%)实现分流道再通,术前门静脉压力为(29.20±2.04)cmH2O,术后为(21.70±1.70)cmH2O;对2例(2/12,16.67%)术前无症状患者未能通过分流道,予口服β受体阻滞剂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术中对7例(7/12,58.33%)经肝脏穿刺道置入血管鞘,另5例(5/12,41.67%)仅以导丝穿过闭塞的分流道而未置入血管鞘。术中未发生穿刺道出血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10例成功再通患者TIPS分流道通畅率为90%(9/10)。随访5~60个月期间无肝性脑病、肝性脊髓病或门静脉高压症状复发,无死亡。结论 对于经颈静脉通路再通失败的TIPS术后分流道闭塞患者,经肝穿刺分流道内支架可安全、有效地辅助经颈静脉途径实现再通。  相似文献   
6.
方毅  王效增 《临床军医杂志》2016,(11):1124-112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AMI合并CS行PCI治疗的99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临床高危因素、冠脉造影及介入特点,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期间16例(16.2%)死亡。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3年,死亡率分别为17.2%、22.2%、22.2%、27.3%;急性心梗发生率分别为0、1.0%、1.0%、3.0%;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分别为1.0%、3.0%、6.1%、11.1%;MACE发生率分别为18.2%、26.3%、29.3%、39.4%。结论急诊PCI治疗对AMI合并CS患者有显著疗效,其主要优势为再通快、TIMI血流3级率高,近期及远期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分析老年泌尿系统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老年性泌尿系统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治疗、年龄≥60岁、且尿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465例,对泌尿系统感染病原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65例中段尿培养阳性的老年住院患者共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PCI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因血小板聚集率不达标且CYP2C19基因异常而改用替格瑞洛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首次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100 mg,每日一次;替格瑞洛维持剂量90 mg,每日二次,持续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一般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后随访1个月未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一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2例(4%)出现呼吸困难,2例(4%)发生轻微出血,其中1例鼻出血,1例皮下淤血。应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血小板计数未明显下降。结论替格瑞洛用于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