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建立了黔产钩藤药材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o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甲醇一0.2%氨水溶液(65:35),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器温度:5℃;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异钩藤碱和钩藤碱分别在0.13064~1.17576μg(r=1.0000)和0.09744~0.87696μg(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异钩藤碱平均回收率(n=6)为98.88%,RSD为O.38%:钩藤碱平均回收率(n=6)为98.28%,RSD为0.72%;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黔产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及不同加工方法黔产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并考察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在不同采收期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Kromo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以甲醇-0.2%氨水溶液(65:35),流速:1.0mL/min,柱温35℃,进样器温度5℃,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不同采收期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有显著变化。以10月~1月份,采集的样品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较高;不同加工方法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也有所不同。结论:1.以10月~1月份采集的样品含量较高,符合中国药典规定钩藤药材在秋、冬二季采收。2.阴干和晒干的药材含量较高。为黔产钩藤药材提供了最佳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思妤  孙婉萍  谢明 《中医药导报》2024,(2):181-187+202
荠菜作为药材首载于《名医别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在中国各地乡间田野均随处可见,其别名众多。荠类中存在名称混用的现象,历代本草中与荠菜混用最多的是菥蓂,荠类中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与菥蓂Thlaspi arvense L.分属十字花科中的两种药用植物,从五代时期,开始有本草将荠菜子与菥蓂子混为一物,导致后续宋、明、清时期的部分本草对其原植物形态描述发生错误,将荠菜与菥蓂混淆,尤其是明代的部分本草更是将荠菜与菥蓂视为一物。对荠菜的基原进行梳理考证,为荠菜制定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贵州十个不同产地的钩藤药材为样品,建立钩藤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以便更全面地评价黔产钩藤药材的内在品质,为黔产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色谱柱为Kamsial 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氨水的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将16个样品色谱峰作为钩藤特征色谱峰,运用中国药典委员会推荐使用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十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880~0.9960之间。结论 90%药材指纹图谱与共有模式相似度在0.9以上,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可作为钩藤药材质量综合评价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