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檗碱联合绿原酸对MC3T3-E1细胞分化作用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观察小檗碱、绿原酸及两药联用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并检测细胞中Wnt3a、β-catenin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在体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组、绿原酸组及两药联用组,同时设置假手术组为对照,尾静脉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其血清BALP、BGP含量,Micro-CT扫描观察小鼠股骨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股骨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小鼠重要器官的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小檗碱组、绿原酸组及两药联用组对MC3T3-E1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影响,但均可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和矿化水平,以两药联用组最明显;并且两药联用组能显著升高Wnt3a、β-catenin、ALP、Runx2、OPN和OCN mRNA的表达(P<0.01)。体内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两药联用组小鼠血清BALP、BGP含量明显降低,股骨微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股骨Wnt3a和β...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网络成瘾.2018版《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社会功能损伤[1].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对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Adv肾损伤组(30 mg·kg-1·d-1),As低、中、高剂量干预组(10,20,30 mg·kg-1·d-1)。通过测定血浆生化指标比较各组肾功能差异;Masson染色评价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病理学改变;利用UHPLC-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出差异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dv组肌酐值显著升高,肾损伤严重。而As可显著降低肌酐值和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病理学形态,有效干预Adv致肾损伤。Adv组大鼠血浆共发现28个差异代谢物,As可显著逆转16个代谢物的变化。主要涉及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通路、泛醌和其他萜烯-醌代谢通路,与氧化应激相关的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结论:本研究提示As保护Adv致肾损伤的机制与改善细胞供能,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时利用黄芪作为减毒增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大鼠体内阿德福韦毒代动力学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降低阿德福韦肾蓄积的分子机制.方法 ①毒代动力学实验:1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阿德福韦组(阿德福韦酯30 mg·kg-1)和黄芪甲苷干预组(阿德福韦酯30 mg·kg-1+黄芪甲苷30 mg·kg-1),每组6只,于ig给药后0,1,1.5,2,3,4...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孕烷X受体/NF-κB(PXR/NF-κB)信号通路在美沙拉嗪(Mes)干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一次性结肠灌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每只0.8 mL,连续4 d。每天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粪便性状,计算病变活动指数(DAI),DAI为正常组的2倍以上,则为造模成功。模型大鼠按照分组每天分别ig给予Mes 300 mg·kg^-1(模型+Mes组)、利福平(Rif)50 mg·kg^-1+Mes组(模型+Mes+Rif组)和酮康唑(Ket)35 mg·kg^-1+Mes组(模型+Mes+Ket组),均先给Rif和Ket、给药4 d后给予Mes,连续7 d。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含量;比色法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肠PXR,NF-κB,NF-κB p65和κB抑制因子α(IκB-α)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并伴有稀便和血便的症状。与UC模型组相比,模型+Mes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HE染色见结肠组织病变程度减轻;血浆TNF-α与IFN-γ含量、结肠组织中MPO活性、NF-κB mRNA及p-P6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血浆IL-4和IL-13含量及结肠组织Pxr,NF-κB p65和IκB-α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Mes组相比,模型+Mes+Rif组结肠组织Pxr和NF-κB通路相关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模型+Mes+Ket组结肠中Pxr和IκB-α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Mes对UC的治疗效果很可能与激活PXR/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槲皮素与5-氨基水杨酸(5-ASA)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PI-IBS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予5-ASA、槲皮素或5-ASA联合槲皮素,连续给药2周。腹壁收缩实验测定内脏痛阈值,水应激法评价结肠运动;收集血液和结肠,液质联用法测定5-ASA及其代谢物N-乙酰-5-AS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PI-IBS组内脏痛阈值显著降低,结肠排便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5-ASA联合槲皮素可显著提高PI-IBS大鼠内脏痛阈值并明显减少结肠排便数量,其作用优于各单独用药组。槲皮素可明显增加PI-IBS大鼠结肠5-ASA含量并显著降低N-乙酰-5-ASA含量(P<0.05)。结论:槲皮素联合5-ASA对PI-IBS大鼠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槲皮素抑制5-ASA代谢酶,提高结肠5-ASA浓度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7.
冬凌草片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冬凌草片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lamma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IBS)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制备PI-IBS大鼠模型,动物灌胃给予冬凌草片0.4,0.8,1.2 g·kg-1·d-1,连续2周。采用腹壁收缩实验测内脏痛阈值;水应激法评价结肠运动;免疫组化法考察嗜铬细胞数;液质联用法测血清素含量,并用免疫印迹法考察色氨酸羟化酶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I-IBS大鼠内脏痛阈值明显降低、结肠排便增多、肠嗜铬细胞增生、色氨酸羟化酶表达增多及血清素含量增高(P<0.05)。冬凌草片高剂量和中剂量给药可显著提高PI-IBS大鼠内脏痛阈值;显著减少结肠排便数量、肠嗜铬细胞数量、血清素含量和色氨酸羟化酶表达(P<0.05)。结论 冬凌草片通过减少肠道嗜铬细胞增生和血清素含量治疗PI-IBS大鼠内脏痛及结肠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大鼠血浆(包括富含血小板血浆)中5-羟色胺浓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体内5-HT的测定。方法:血浆样品在加入甲巯咪唑(内标)后用苯甲酰氯作为衍生试剂,以四硼酸钠为催化试剂,室温下进行柱前衍生。样品在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ESI电离源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洗脱,流速为1.0 ml·min-1。结果:经衍生后5-HT在大鼠富含血小板血浆及血浆中其线性范围及定量限均符合测定要求,日内、日间精密度及基质效应均<15%;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中游离5-HT相较正常组大鼠显著增高。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且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鼠血浆中5-HT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转运体(GLUTs)是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的主要载体,目前发现共有14个成员。其中GLUT4被称为胰岛素敏感性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骨骼肌、心肌、脂肪等组织,是胰岛素作用下发挥主要转运能力的载体蛋白,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闭经、不孕、肥胖、多毛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详。据报道,GLUT4与PCOS的生殖功能障碍及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本综述主要概括GLUT4表达和功能变化与PCOS病理状态的关系,及这些改变对疾病产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是定性及定量描述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科学,正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预后过程中。血液和尿液是代谢组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样本,但因其代谢物繁多、成分复杂,亟须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分离分析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技术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非常适用于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生物样本的采集、处理过程是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生物样本预处理过程的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常用的生物流体—血液和尿液的收集、处理及储存方法,以期为有关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