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HLJDT)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HLJDT高、中、低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灌胃治疗。治疗56 d后,观察HLJDT各剂量组对模型大鼠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代谢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中FBG、TC、TG、LDL-C含量,而且可以提高血清Ins、HDL-C含量。结论:黄连解毒汤能够有效调节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艾叶不同组分中主要成分含量及小鼠急毒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艾叶质量与毒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制备挥发油、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样品,运用药典挥发油测定法、UV法与经典的小鼠急毒试验方法,进行艾叶不同组分中主要成分挥发油及黄酮类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 艾叶中挥发油含量为0.76%,总黄酮含量大小依次为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全组分;艾叶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挥发油>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全组分,挥发油与水提组分LD50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1.673 mL· kg-1、80.228g·kg-1,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538~1.7954mL·kg-1、77.407~83.405 g·kg-1;醇提组分最大耐受量MTD为75.6 g·kg-1,相当于临床70 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588.0倍;艾叶全组分最大给药量MLD为24.0g·k-1,相当于临床70 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剂量的186.7倍.结论 艾叶挥发油对小鼠可产生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是其毒性物质基础之一,不同组分中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通过实验未发现其与小鼠急性毒性具有相关性,总黄酮是否会产生肝毒性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证.另外,除挥发油外艾叶毒性物质还包括一些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尚需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近年来芳香开窍类中药对血脑屏障(BBB)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从中药"芳香开窍"的传统功效中挖掘、筛选、评价和研发创新药物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近10年来芳香开窍类中药对血脑屏障结构及功能影响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药理学研究证实芳香开窍类中药主要通过自由透过血脑屏障发挥药效、降低BBB的通透性以保护脑组织以及促进血脑屏障开放三个方面来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另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BB上P-gp的表达和功能有关。结论从P-gp方面加强对芳香开窍类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和探索芳香开窍类中药的功效物质基础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香加皮不同组分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香加皮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损伤的作用程度.方法 给小鼠灌胃香加皮水提和醇提组分,每天1次,连续灌胃7天,按等生药量算,香加皮水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5.0,3.12,0.78 g ·kg-1,醇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6.0,3.12,0.78 g·kg-1;观察小鼠一般状况,7天后检测肝毒性相关指标,检测血浆清蛋白(ALB)、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TBIL)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香加皮不同组分可导致血和肝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增高,肝脏重量和肝体比值增大,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TBIL)水平增加,血浆清蛋白(ALB)降低;肝组织病理可见肝细胞可见水肿、脂肪变性、灶性坏死、片状坏死;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肝毒性作用程度醇提组分>水提组分.结论 较高剂量多次给予香加皮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均可致小鼠明显的肝毒性损伤,即可致肝功能指标的改变,又可致肝细胞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早期ADMET筛选技术及其在中药创新药物发现中的作用,为提高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的成功率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近1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早期ADMET筛选技术主要用于中药候选药物的体外评估,即可显著提高中药新药研发成功率,又可预测其毒性作用。结论:随着计算机和LC/MS及LC/MS/MS等现代分析技术在ADMET筛选技术中的应用,中药的ADMET分析系统的建立必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香加皮不同组分中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及小鼠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香加皮质量与毒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制备香加皮全组分、水提组分与全组分样品,运用HPLC法与经典的小鼠急毒实验方法,进行香加皮不同组分中主要成分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 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大小依次为香加皮全组分>醇提组分>水提组分;香加皮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全组分,全组分MTD值为16.0 g·kg-1·d-1,水提组分与醇提组分LD50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93.578 g·kg-1·d-1和61.388 g·kg-1·d-1.结论 不同组分中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与小鼠急性毒性大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全组分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最高,醇提组分急性毒性最大,4-甲氧基水杨醛是否为香加皮的毒性物质基础之一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艾叶发挥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剂量范围,确定相应的安全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进行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小鼠镇痛作用考察,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方法进行小鼠毒性数据考察,并通过Bliss法计算相关指标。结果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发挥镇痛作用的的半数有效量(ED50)分别为2.0978 g.kg-1.d-1、0.302 mL.kg-1.d-(1折合生药量为39.7 g.kg-1.d-1)ED5095%可信区间为(1.5555~2.7917)g.kg-1.d-1、(0.213~0.429)mL.kg-1.d-1折合生药量为(28.0~56.4)g.kg-1.d-1。艾叶水提组分小鼠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TI)为38.2、安全系数(SF)为10.9,其ED95和LD5分别相当于药典规定的人日用量的46.40和505.60倍。艾叶挥发油的TI为5.53、SF为1.06,其ED95和LD5分别相当于药典规定的人日用量的1086.70和1151.60倍。结论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均是其镇痛物质基础,发挥镇痛作用的剂量范围分别为(1.5555~2.7917)g.kg-1.d-1、(28.0~56.5)g.kg-1.d-1,明确了水提组分较挥发油对小鼠热刺激的反应更灵敏,治疗效果更佳,挥发油较水提组分安全范围较窄、安全性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艾叶发挥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有效剂量范围、时间范围及产生伴随毒副作用的剂量和时间点,锁定毒性靶器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考察艾叶挥发油、水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在1、3、7天的镇痛作用.通过一般症状观察、肝/体比值、肾/体比值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检测来考察其伴随的毒副作用.结果 艾叶挥发油、水提组分不同剂量组在给药后1、3、7天,均可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延长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其镇痛效果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且水提组分镇痛效果优于挥发油.血生化指标检测显示,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各剂量组对小鼠血ALT、AST、Cr、BUN水平和肝体比值、肾体比值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作用,其升高程度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且挥发油毒副作用强于水提组分.结论 艾叶挥发油、水提组分在给药1、3、7天中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有效剂量范围分别为(34.5 g·kg-1~138 g·kg-1)、(1.17 g·kg-1~4.68 g·kg-1),且呈现一定的依赖剂量和时间的量效和时效变化,按折合生药量计算,镇痛作用强度上水提组分强于挥发油;其伴随毒副作用表现主要为肝功、肾功和脏体比值,其中以肝脏的毒副作用为甚,挥发油、水提组分产生肝脏毒副作用的剂量范围分别为(34.5 g·kg-1~138 g ·kg-1)、(2.34 g·kg-1~4.68g·kg-1),且呈现一定的依赖剂量和时间的量毒和时毒变化;肾脏毒副作用的剂量范围分别为(69.0 g·kg-1~138g·kg-1)、(2.34 g·kg-1~4.68g·kg-1)且呈现一定的依赖剂量和时间的量毒和时毒变化;目前药典推荐人日用量3~9g,按相当于人日用量9g时的动物折算剂量在给药7天就出现了肝脏、肾脏毒副作用,更应引起临床应用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对近16年来芳香开窍药对血-脑脊液屏障(BBB)及P-糖蛋白(P-gp)表达和功能影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概述。药理学研究证实芳香开窍药可以改变BBB的通透性,发挥P-gp逆转作用,与P-gp的表达和功能密切相关。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益肾乌发口服液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测定方法,从指标成分角度来探讨益肾乌发口服液毒性与何首乌的关系,并为益肾乌发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C18柱(4.6mm×250mm,5μm);测定二苯乙烯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320h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测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结果 二苯乙烯苷在0.1μg~10μg、大黄素在0.0168μg~1.68μg、大黄素甲醚在0.0208~1.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89(n=8)、0.9984(n=8)、0.9966(n=8);平均回收率:二苯乙烯苷为99.33%,大黄素为99.998%,大黄素甲醚为99.576%;RSD:二苯乙烯苷为0.68%,大黄素为1.11%,大黄素为1.2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肾乌发口服液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干扰少、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益肾乌发口服液的含量测定.初步证实益肾乌发口服液的毒性可能与君药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有关,应控制其剂量范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