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桂枝的记载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本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应用桂枝的83首方剂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其功效的发挥因其所配伍的药物不同而改变:和营多与等量芍药配伍;补中多伍甘温益气类药物;温通心阳多配伍炙甘草、通阳利水之方多与茯苓相配伍、通阳散结可配以桃仁、川芎等活血祛瘀药物、温通经脉常需与附子、细辛等辛散药物同用;下气多配以茯苓或取用大剂量桂枝。文章旨在分析枝功效与配伍关系,以期在开阔临床思路、扩大经方应用范围等方面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干预合穴对同经原穴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的影响,探索精确测量和调节经络气血平衡的"精准针灸学"途径。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线扫描仪(LDLS)对31名健康受试者的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及肝经的(厥阴–少阳小循环)左右原穴的BP进行测量,计算其偏离标准值的血流偏离率(bias ratio of blood perfusion,BPBR)。使用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对BPBR较大原穴所属经脉的合穴进行干预,BPBR低于–30%使用电热砭石,高于30%使用抽气罐,干预前重复测量两次血流量,干预后即刻及干预后20 min各测1次,计算干预前后的BP均值及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20 min的血流量变化率(change ratio of blood perfusion,BPCR)。结果:(1)使用电热砭石后,BP均值由(103.51±41.21)PU升高至(121.97±56.22)PU(P0.05);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20 min的BPCR分别为(–0.58±16.18)%、(23.58±48.85)%、(25.62±65.89)%,干预后即刻比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干预后20 min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维持较高的变化率。(2)使用抽气罐后,BP均值由(194.83±81.14)PU降至(173.88±88.26)PU(P0.01);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20 min的BPCR分别为(7.62±30.49)%、(–12.12±18.20)%、(–14.35±21.25)%,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20 min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热砭石作用于合穴可使本经原穴的血流量升高,而抽气罐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任应秋研究仲景学术文献资料《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伤寒论证治类诠》的学习整理,发现任老非常重视对中医典籍文献的整理校勘工作,并身体力行,毕生致力于中医理论的发掘、整理、提高,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文中通过简单介绍其研究整理仲景学术的方法:如文献学方法、分类方法、系统学方法,并各举一例明示,以供后学者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药四性理论的“量化组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伤寒论》六经阴阳及中药"四性"理论的"量化组方"研究是作者研究团队的三个研究方向之一,围绕这一主题主要开展了基于生物代谢热成像(TMI)技术、微量量热法、数学建模技术的中药寒热属性的定量分级及经方"量化组方"可视化分析研究,通过多种技术方法建立寒热药性的客观评价和量化方法,最终实现方剂寒热属性的量化组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电极距离下人体小腿细胞内外液电阻率的均匀性,探究测量系统的可行性,以便应用此系统测量健康信息。方法采用四电极生物阻抗谱法,激励电极将1~100 kHz恒流电流施加到人体小腿两端,测量电极采集电压和相角,电极距离分别为5 cm、10 cm、15 cm。测量10例健康受试者,计算得到细胞内外液的阻抗值和电阻率。结果随两电极间距离的增加,细胞内外液阻抗均极显著增加,阻抗的增加与距离高度相关;细胞内外液电阻率随距离仅有小幅增加,5 cm和15 cm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与小腿有效截面积随距离缩小有关。细胞内外液电阻率之比接近1,且不随电极距离的变化而改变。结论健康人体小腿组织的电阻率比较均匀,细胞内外液电阻率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完善方剂知识发掘的方法,在提高方剂治法模型识别能力的同时,发现影响模型稳健性的关键因素。方法提出中医方剂智能分析系统(CPIAS)知识库的扩展和改进设计,如效-候关系启发式筛选规则的建立,效-素关系、效-素关系鉴别、素-证关系等知识表的创建。在此基础上,CPIAS计算出量化数据,应用中医方剂分类模式识别系统(CPSVM)进行方剂治法建模实验,并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利用知识库扩展和改进后的计算结果构成数据样本时,CPSVM机器学习水平明显提升。结论方剂功效筛选、方剂症状排序、方剂证素集合是影响中医方剂治法模型构建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算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CER)及其左右失衡度(IBD-LRM)、表里失衡度(IBD-EIM)、手足失衡度(IBD-HFM),为经络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测量30例健康受试者十二经原穴的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曲线,用MATLAB程序对该曲线最小值之后的一段线性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以拟合直线的斜率作为TCER,再分别计算3种失衡度IBD-LRM、IBD-EIM和IBD-HFM及失衡度绝对值。结果:1)十二经TCER IBD-LRM均值为(-0.71±8.00)%,左右侧TCER分别为(2.21±0.56)和(2.24±0.59)mm Hg(1 mm Hg=0.133 k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LRM绝对值在(14.04±9.66)%至(40.63±23.36)%之间,均值为(25.86±6.40)%。2)IBD-EIM均值为(-6.18±14.35)%,表里经TCER均值分别为(2.18±0.61)和(2.27±0.59)mm Hg/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EIM绝对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改变与尿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观察"肺主呼吸"对"通调水道"的影响。方法:以尿液量变化为主要指标,观察哮喘模型小鼠呼吸功能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模型呼吸大鼠功能改变及正压扩肺家兔肺通气活动改变对"通调水道"的影响。测量各动物特定时段的产尿量,观察模型组动物尿量是否较对照组有所改变。结果:3个动物实验模型组动物尿量均较对照组减少。1)哮喘模型小鼠5 h总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2)COPD模型大鼠在6 h,12 h,18 h和24 h各时段的总尿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3)正压扩肺家兔尿量较自身平静呼吸时10 min内尿滴数减少(P0.05),且正压扩肺家兔正压扩肺干预后10 min内尿滴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获得了"肺主呼吸"对"通调水道"的影响实验依据,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肺主通调水道"相关分子信号的调控途径,揭示其现代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