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9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志谨 《山西中医》1998,14(1):45-46
论中医学的特殊性赵志谨关键词中医学特殊性实践性先进性不相适应性相对性赵志谨,男,1939年1月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中医师,现任广西民族医院副院长、广西南宁地区中医学会会长。历任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副院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医...  相似文献   
2.
<正> 我科在1983~1984年间,以中医中药治疗霉菌性肠炎患者18例,效果尚佳,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50岁。腹泻次数每日3~5次者8例,6~10次者9例,10次以上者1例。8例有长期服用抗生素(主要用土霉素)史,6例为劳累、精神因素诱发,4例于出差、旅游中发病。18例患者大便检查均有大量霉菌或酵母菌。病史最长19年。2例在  相似文献   
3.
<正> 甘草虽是一味常用药,但在《伤寒论》中应用却是很严格的。不象一些医者,凡处方最后必加一味甘草,犹作点缀之品,剂量大小更不细究。岂不知误用甘草亦可降低疗效,贻误病机,甚或引起副作用,临症不可不慎。《伤寒论》载方一百一十三首,其中使用甘草者七十一首,无甘草者四十首(有二方缺)。剂量最大四两,最小六铢(二十四铢等于一两)。说明仲景在应用甘草时非常讲  相似文献   
4.
<正> 有人认为,中医护理很简单,无什么事可做,更无学术内容可谈。其实并非如此。中医有句常言:“三分吃药,七分调护。”可见中医护理是很有学问的。现根据我科的情况,谈谈对中医护理的体会。一、辨证施护关键在于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的确立护理诊断及问题与医师临床诊断相似而又不同。中医的辨证施护,其诊断是以中医临床观察为主,强调病因、主症和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5.
豆蔻乌梅汤     
<正> 肉豆蔻6g 乌梅10g 党参15g 白来12g 防风10g 槟榔10g 陈皮5g 白芍15g 白头翁10g 性质功效:消补剂。调和肝脾,强健脾胃,除湿解毒,固肠止泻。主治病证:各种泄泻,久治不愈,脐周少腹疼痛。霉菌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2剂)。武火煎沸,改文火煎25~30分,  相似文献   
6.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系广西地区发掘出的一部有价值可借鉴的《伤寒论》版本。乃清·左盛德所藏,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的手抄本,亦即白云阁《伤寒杂病论》之前身。白云阁《伤寒杂病论》已作为珍贵文物陈列在医圣祠张仲景事殿,供人学习参观,受到国内外中医学者的高度评价。但对其前身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尚没引起重视,甚或有人说是“伪品”,其实《伤寒论》本身,经历代传抄、注释,错简漏误是公认的,绝对肯定哪本《伤寒论》是真善本,否定其它版本是不公证的。所以,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的特点加以研究整理,有益无  相似文献   
7.
<正> 慢性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肝”)以病程长、病机复杂为特点,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均不甚理想。笔者在《肝气虚证的探讨》一文启发下,1982~1984年治疗观察40例“慢肝”病人,发现肝气虚证在“慢肝”中占相当比例,而且用黄芪一贯煎加减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2岁,以青壮年多见。病程1~2年14例,2年以上26例,最长12年。二、临床表现临床主要症状有胁痛36例,食少纳差17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临证曾遇积急劳而误诊为肠痈(酿脓期)一例,后经外科剖腹探查确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术后3天死亡,现报告分析如下。病历摘要卢某,男,45岁,南宁市郊人,壮族,已婚。因发热13天伴右下腹包块,疼痛3天于1987年3月14日入院。病者于3月1日起因劳累后发热,咽痛,咳嗽,乏力,多汗,在当地按感冒治疗一周,症状不减。体温在39~40℃之间。3月9日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泻,诊为“阑  相似文献   
9.
<正> 道:本病6例患者HBsAg 在1∶64以上(其中2例HBeAg 阳性)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临床上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但又不能确诊为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男5例,女1例,病史最长12年,最短4个月。6例患者累及关节均作X 线照片,除1例年老有骨质增生外,其余均无异常。伴随有不同程度发热、皮疹,脉多弦数、细数,舌质暗红、淡红兼见白苔。故拟命名“乙肝痹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