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与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探索生命本质和生命现象过程中 ,人类不但解释生命现象是什么 ,而且在不断说明其为什么。唯物论和进化论认为生命的表现形式为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统一体 ,即生命的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复杂性。西方医学起源于实验医学 ,其体系的建立正是依托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形态学科和功能学科可形象地比喻作支撑生命科学得以存在和前进的两条腿 ,两条腿的协调运动促进了西方医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医学是经验医学 ,缺乏完整的、不同层次的从宏观到微观的形态科学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调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药理学机制,主要探讨调肝理脾方对体外培养肝脏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调肝理脾方煎剂给大鼠两次灌胃后不同时间(1h、2h、3h)获得的药理血清作用于培养的传代肝脏星状细胞(HSC),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和取血时相药理血清对传代HSC活化和增殖的影响。结果:给大鼠第二次灌胃后1h获得的药理血清对HSC的存活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强;乙醛可以刺激HSC的活化和增殖,调肝理脾方可以抑制乙醛作用下HSC的增殖。结论:HSC的活化和过度增殖是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调肝理脾方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从而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而起到了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霰弹理论”认为中药作用机制和途径表现为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的药理学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中药复方中任何一种单一组分均可具有微小的生物学效应。在药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除了少数已证明具有受体效应的组分外 ,多数组分是微效组分 ,即 :中药药效 =A B C …N个微小效应的累加作用。对某一组分不能忽略其生物学的微小效应 ,也不能采用简单的检测手段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微小效应。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结合数学概率论将组分的微小生物学效应合并成机体的整体的生物学效应 ,可以解决实验医学与中医结合中遇到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实验研究结果与临床效果相背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药2号方抗肝纤维化的形态学和血清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用以清热利湿、补气健脾、养血活血为主要治法的中药2号方进行预防和治疗,用光镜观察肝脏HE、Malory染色的变化,用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检测了血清生物化学的变化。结果证明中药2号方有明显的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组织比学,电镜细胞化学,生物化学和腹腔巨噬细胞(PM)吞噬功能测定等方法观察了中药“863”对 D—氨基半乳糖(D—Ga1N)诱发大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D—Ga1N 使肝脏某些酶活性降低,肝糖元、SH 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Ca~( )含量升高.“863”能促使肝脏某些酶的活性增强,使肝搪元、SH、SOD、Ca~( )的含量及 PM 的吞噬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组织化学、电镜和电镜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联苯双酯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后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联苯双酯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促使细胞中的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某些酶、糖原和脂滴等均恢复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血虚动物模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脏腑的功能活动及其生理、病理的改变无不涉及气血。然而,有关气虚、血虚的动物模型尚无报导。本实验用乙酰基苯肼对实验动物进行血虚模型的初步探讨,以便为研究气血本质提供实验观察的条件。材料和方法本实验共用成年健康雄性大白鼠16只。体重在180~230克之间。给以普通饲料,自由饮水。实验分两批进行:第一批用7只大白鼠,其中1只对照,不加任何处理,6只于皮下注射2%乙酰基苯肼(Acetyl-phenylhydrazine,简写APH)生理盐水液,按每百克体重1毫升计算,观察其溶血的发生和自然恢复情况;第二批用动物9只,其中2只对照,7只于腹腔注射APH液三次,第一次用量同前,第二次和第三次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乙酰苯肼(APH)所造成的动物体内急性溶血性贫血对大鼠脾脏的影响,系统地观察了脾脏内酶的活性变化,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巨噬细胞内抗氟化物酯酶的活性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1.注射APH后,随着脾小体缩小和淋巴细胞的减少,脾脏白髓和红髓的琥珀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第9天最低,第13天有所恢复。 2.实验动物脾红髓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于第3~6天时有所下降,第9天上升至接近正常,第13天稍高于正常水平。 3.注射APH后,脾红髓的酸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于实验第6天开始明显增强;非特异性酯酶和抗氟化物酯酶的活性于第3天开始增强,并与注射APH的次数相平行。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动物脾脏巨噬细胞内的抗氟化物酯酶活性于第3,6,9,13天时分别为正常动物的7.4、9.5、20.3和9.4倍。上述酶活性的增强是与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的增强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共用成年雄性大白鼠49只,体重为140-210克。其中9只不加任T可处理作为对照。其余40只分别经臀部肌肉注射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25毫克/每日一次。注射分一次、三次、六次以及注六次后恢复4,5和9日后杀死取材。二、随注射次数的增加和实验时间的延长大鼠脾脏逐渐萎缩。到注六次或注六次后恢复4和5日时可缩小到正常的1/3以上。其内部结构也相应地引起了十分明显地变化。红白髓中淋巴细胞迅速减少,到注六次恢复4和5日时脾小体几乎完全消失,红白髓难于辨认。此时整个脾脏几乎被红髓占据。注射六次后恢复9日时,虽有些恢复,但仍未达正常水平。三、实验动物脾脏淋巴细胞中RNA合量减少,尤其大中淋巴细胞较为明显。固缩和破碎的淋巴细胞核普遍存在,尤其脾小体处为多,有些已被亘噬细胞吞噬。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加,井多量的堆积于脾小体周围。旦噬细胞及其吞噬的含铁血黄素显著增多。 蛋白质、蛋白质结合一SH和DNA含量未见变化。四、磷酸酶的活性变化,以ALP和ACP较为显著。ALP在注射初期升高,以注射三次者为最明显,随后酶活性一值下降。而ACP活性在实验时期一直上升。前者以中性粒细胞为代表,后者以网状细胞为代表。三磷酸腺普酸酶在注射初期上升,之后则逐渐恢复正常。5一核试酸酶、非特异性磷酸酶和醋酶的活性虽有变化,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实验大鼠分三组:损伤组给予四氯化碳(CCl_4);治疗组除给CCl_4外,用联苯双酯的吐温80混悬液灌胃共7日;对照组只给5%吐温80灌胃。结果是治疗与损伤相比,肝小叶损伤区域缩小,肝细胞中脂肪滴减少,胞质嗜硷质、硷性蛋白含量增多,SDH、G-6-P、ATP酶活性增强。对SDH和G-6-P进行显微分光光度计狭缝扫描测定,其消光值(E)在治疗组与损伤组间比较P<0.001。故认为,联苯双酯对肝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阻止内质网的损伤,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