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状况,进一步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来我院口腔科治疗的246例(468颗牙)患者,观察所有患者出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情况,根据年龄进行分组,>31岁者为A组123例,共234颗牙,≤31岁者为B组123例,共234颗牙。A组中男性145颗,女性89颗,左侧119颗,右侧115颗。B组中男性134颗,女性90颗,左侧123颗,右侧111颗。观察两组患者导致龋坏的因素。结果 A组234颗牙中患龋数175颗(74.79%),阻生齿数目135颗,B组234颗牙中患龋数115颗(47.01%),阻生齿数目79颗,两组患者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234颗牙中年龄31~41岁者115颗,患龋数34颗,患龋率为29.57%,≥41岁者的119颗牙中患龋数57颗,患龋率为47.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21~31岁者的118颗牙中患龋数38颗,患龋率为32.20%,<21岁者116颗牙中患龋数38颗,患龋率为32.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6例患者中108例对口腔卫生要求高,发生下颌第二磨牙中邻面龋的概率为11.11%(12/108),138例对卫生要求不高者发生下颌第二磨牙中邻面龋的概率为31.88%(44/138),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与第三磨牙的位置有关,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与年龄有关,且男女比例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斜颈。临床以头向患侧偏斜、颜面向健侧旋转为特点,可继发小儿面部头颅不对称畸形,如不及时治疗,畸形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给患儿成长及其家庭带来很大影响。肌内效贴辅助传统手法,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中具有减轻疼痛、持续抗痉挛的作用[1]。笔者运用传统手法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患者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  相似文献   
4.
疼痛是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也是临床治疗难题之一。常常久病不愈,病情反复发作,时间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等,而且病情会因天气变化加重,不能长时间走路,甚至蹲不下身。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复杂,主要可以分为外周和中枢,外周涉及软骨、软骨下骨、滑膜等病理改变,中枢则涉及到脊髓和脑对疼痛信号的传导及异常加工和处理。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疼痛的发生不仅和神经元有关,还与小胶质细胞活化关系密切。小胶质细胞在痛觉整合、调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重塑、形成中枢敏化关键之一。中医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途径,从而调节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良好镇痛效应。推拿治病机制除和局部生物力学相关外,关键还对中枢进行调控。国内外相关推拿干预膝骨关节炎疼痛实验均表明,推拿可从多系统、多层面改善软骨基质、抑制多种炎症因子表达及调控信号通路等。同时,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研究表明,调控脊髓和脑是推拿产生镇痛效应重要途径。文章就小胶质细胞在推拿干预膝骨关节炎疼痛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促进胶质瘤干细胞(GSCs)增殖和诱导原神经-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SCs中CDK2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利用shRNA沉默CDK2的表达以探究其促进GSCs增殖的作用;建立GSCs原神经-间质转换(PMT)模型,并对CDK2介导PMT的下游靶点和机制进行预测和验证.结果:CDK2在GSCs中高表达,而特异性沉默CDK2能够显著抑制GSCs生长(P<0.01).当GSCs接受放射处理后CDK2和ALDH1 A3表达显著上调,而CDK2沉默能够显著下调ALDH1A3的表达.E2F1是和CDK2表达关联性最高的ALDH1A3启动子区域结合蛋白,而利用shRNA沉默CDK2能够下调GSCs中E2F1和ALDH1A3的表达水平.结论:CDK2能够通过调节E2F1的表达激活ALDH1 A3的启动子活性并调控其表达和功能,进而调控GSCs的生长并诱导GSCs发生PMT.  相似文献   
6.
捏脊疗法是常用的推拿治疗手法之一,以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被广泛应用。从捏脊疗法最早用于治疗急性腹痛、肺结核,到明清时期在儿科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捏脊疗法的适应症在不断的得以拓宽。捏脊疗法治疗儿科疾病疗效突出,治疗病症主要是以儿科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为主,多用于治疗食积、厌食、泄泻、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捏脊疗法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在以后的研究应用中,捏脊疗法适应症的进一步扩大值得关注。同时捏脊疗法临床研究的设计存在着诸多不足,其疗效的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疼痛病机总的可以归纳为:(1)脏腑气血失和,导致筋骨失去濡养,因虚所致,不荣则痛;(2)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留滞经脉、肌肉、骨骼,导致气血瘀滞,痰湿夹杂,因实所致,不通则痛。KOA疼痛会导致中枢各级痛觉投射神经元均处于高敏状态,大脑疼痛调控环路异常是KOA疼痛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中脑边缘镇痛环路(mesolimbic loop of analgesia, MLA)是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组成部分,在KOA疼痛所导致的中枢敏化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强化和维持镇痛作用。目前,推拿干预KOA疼痛大脑机制尚需进一步从多系统、多层面深入研究,基于MLA揭示推拿干预KOA疼痛在推拿干预KOA疼痛基础研究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癌症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急性疼痛,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是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与针灸的一种疗法。TEAS可促进阿片肽释放,阻滞疼痛刺激信号传导,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在治疗癌症术后疼痛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对TEAS在癌症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突出该方法可有效镇痛,进一步推进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航  许辉  王玉霞  赵翅  谢雨辰  解骏  周运峰 《河南中医》2023,(12):1856-1862
目的:通过整理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研究文献,对国内KOA研究领域现状、热点及可期待性的研究主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KOA国内研究现状、热点及可期待性的研究主题,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关于KOA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出8 436篇关于KOA的文献,共有7 896篇文献符合本次研究需要。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VOSviewer对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2009年至2018年国内研究KOA的相关文献数量呈现递增趋势,2018年发文量约为2009年的3.2倍。纳入文献共获得基金资助为1 067次,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为562次,约占文献资助基金数量的41.71%。发文量较多的是中医院校及其附属机构,发文量最高的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发文量为89篇。除此之外,排名前4位的依次是广州中医药大学(63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9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0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45篇),诸医院之间无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