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颗粒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患眼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球后注射地塞米松+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口服维生素B1、腺苷辅酶B12,并对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口服活血通络颗粒。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视力、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21例(21只眼),有效8例(8只眼),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临床显效14例(14只眼),有效9例(9只眼),总有效率7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布、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提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并改善视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黄斑 水肿(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 年10 月-2016 年6 月河北省眼科医院收治的PDR 合并ME 患者 60 例(60 只患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30 只患眼),对照组采用PPV 治疗,实验组在术前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再行PPV 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检测并比较LogMAR 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 厚度(CRT)变化。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93,P =0.000);术后及 末次随访两组LogMAR 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4.574 和13.147,P =0.002 和0.004),术后 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两组CRT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3.622 和12.551,P =0.004 和0.007),均较术前变小,且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两组VEGF 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4.237 和11.981,P =0.002 和0.006),均较术前降低,且实验组低 于对照组。结论 PPV 联合康柏西普治疗PDR 合并ME 手术时间短,阻止新血管再生,改善患者视力,降低 CR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联合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西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论治联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复视完全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时间、代偿头位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可有效加快病情康复进程,缓解症状体征,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一种常见的视神经疾病,可严重影响视功能,其发病因素诸多,机制复杂.多项研究表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尤其是高血粘度与NAION的发病密切相关[1-4].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液流变学改变与NAION发病机制的关系,我们对一组NAIO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解世朋  张铭连 《河北中医》2012,34(3):416-417
络病理论源于先秦《黄帝内经》,奠基于汉代《伤寒杂病论》,发扬于清初,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前辈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结晶,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中医眼科、肝病科、心血管科等各个临床科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治疗效果。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9例17只眼,对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7.4岁,矿病程7d~6个月,病程中位数45d。6例患者确诊前曾应用激素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双眼发病8例,全葡萄膜炎9只眼,后部葡萄膜炎8只眼,1例2只眼同时诊断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表现为视盘着染或强荧光、视网膜斑片状弱荧光,视网膜血管管壁荧光渗漏及着染。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表现为早期鳞状、斑点状弱荧光,后期融合成类圆形改变。驱梅治疗3个月或半年,12只眼视力恢复至0.6以上(70.6%),眼部及全身症状无复发。结论认识梅毒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是减少该病误诊的重要措施,及时驱梅并配合中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以母系遗传、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严重损害双眼视功能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眼病。临床上一部分患者无家族史或家族史不清,仅有视神经损害,往往很难确诊,线粒体DNA的位点突变目前认为是LHON的特异性病征,其检测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住院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2例(104眼)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并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18例(36眼)单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3%,对照组治愈率30.6%。2组治愈率比较及出院视力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疗效高于单用西药治疗,并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国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S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3个原发致病基因突变的特征及中医辨证分型。方法 对66例LHON患者分别用异源双链-单链构像多态性(HA—SSC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VLP)、突变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MSP—PCR)及DNA测序等方法检测其mtDNA11778,14484,3460位点的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11778位点突变55例,占83.33%。14484位点突变9例,占13.64%,3460位点突变2例.占3.03%。肝经郁热型39例,肝郁肾虚型17例,肝肾阴虚型10例。结论中国人LHON患者mtDNA3个原发致病位点突变中以11778位点突变为主,14484次之,3460最少。其发病与中医肝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估测 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在中国邢台地区的发病率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1-12/2014-12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原邢台市眼科医院)的可疑 LHON 患者进行 mtDNA ( mitochondrial DNA)检测,筛选出中国华北南部邢台籍的LHON患者,对这些LHON家系进行详细的随访、家系调查、视力、眼底、色觉、视野等相关临床检查,确诊出这些家系的患病人群,以2010年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邢台地区常住人口为基数,对入组的LHON家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粗略地估算出邢台地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与分子遗传学特点。结果:2001-12/2014-12期间调查了33个LHON家系的4代母系成员463例,确诊中国华北南部邢台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2例,男65例,女7例。其中T3866 C 位点突变1例, G11778 A 位点突变60例, T14484C位点突变8例,G11696A+G11778A位点同时突变2例,G3460A突变1例。以2010年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邢台地区0~64岁常住人口数6592466作为基数,计算出中国邢台地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病率为1.092/10万(95%CI:0.964/10万~1.22/10万),其中以G11778A位点突变最为常见,G11778A位点的发病率为0.91/10万(95%CI:0.79/10万~1.03/10万)。结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在中国邢台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其患病率的下限约为1.092/10万,其中ND4为突变热点区域,以G11778 A位点突变最为常见,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明显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