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全国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B超检查的进步和广泛应用 ,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增多。根据欧美统计 ,脂肪肝发病率约占平均人口的 10 % ,在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中约占 5 0 % ,酗酒者中约占 5 7.5 %。我国部分地区调查发现 ,发病率在 5 .2 %~ 11.4 %之间 ,约有 1/ 4的重度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并存肝纤维化 ,1.5 %~ 8.0 %发生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 ,在我国由于生活水平提高 ,嗜酒者增多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高 ,据估计 ,其发病率较 2 0世纪 80年代前约增加了 3 0倍。 1995年曾举行全国酒精性肝病、肝纤…  相似文献   
2.
胰腺分裂症(Pancreative Divisum,PD)是胰腺在发育过程中主、副胰管未融合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全。由于它是一种先天性解剖异常,即主胰管与副胰管分离,因而主胰管(背侧胰管)不开口于主乳头,而开口于副乳头,当副乳头开口处有狭窄引流不畅时,则产生胰腺炎症状。随着近30年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开展与普及以来,人们对PD的认识逐渐清楚,诊断率也提高。据国内报告PD发病率为2%-8%。我院2003—2005年检查ERCP228例,诊断PD2例。现就ERCP对PD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及注射高渗盐水 +利多卡因 +肾上腺素 (HLE) 2种治疗方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疗效。 1998~ 2 0 0 1年对本院 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应用上述 2种方法进行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74例患者中 ,男 5 2例 ,女 2 2例。年龄 18~ 72岁 ,平均年龄 4 8岁。其中喷洒组 36例 ,男 2 8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7 6岁。注射组 38例 ,男 2 4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4 8 4岁。按病种分类 ,喷洒组 :球部溃疡 18例 ,胃溃疡 12例 ,复合性溃疡 3例 ,吻合口…  相似文献   
4.
背景:白细胞介素(IL)-1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增加了IL-1B基因突变型宿主胃癌发生的危险性。目的:检测IL-1B基因-31C/T和-511T/C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其准确性,指导胃癌易感人群的预测和H.pylori感染的个性化治疗,以防治胃癌。方法:取158例胃癌、24例十二指肠溃疡和5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及98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样本IL-1B基因片段,应用Outdo胃癌易感性IL-1B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分析-31C/T和-511T/C的基因多态性.并通过测序验证芯片检测的正确性。结果:胃癌组IL-1B-31TT、-511CC和-31TT/511C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胃炎组和正常对照组(21.5%对58.3%、46.0%和57.1%;20.9%对58.3%、50.0%和52.0%;9.5%对45.8%、32.0%和32.7%)(P〈0.05),IL-1B-31CC、-511TT和-31CC/511TT基因型的频率则显著高于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胃炎组和正常对照组(39.9%对16.7%、24.0%和7.1%;44.3%对12.5%、16.0%和8.2%:23.4%对4.2%、10.0%和5.1%)(P〈0.05)。与测序结果相比,20例基因芯片检测的准确率为100%。结论:IL-1B基因-31T-to-C、-511C-to-T突变与胃癌易感性增加有关。Outdo胃癌易感性IL-1B基因突变检测芯片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我们选用同系纯合的胆囊结石易患鼠和免患鼠为模型 ,研究其肝胆系脂质代谢、分泌特征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和动物餐 :年龄 6周的同系纯合雄性AKR和C5 7L鼠由美国Jackson实验室提供 ,C5 7L鼠含有结石等位基因系胆囊胆固醇结石易患鼠 ;AKR鼠具有抗结石形成等位基因 ,为胆囊结石免患鼠。实验动物在恒温 (2 2± 1)°C、光控 (光线从早晨 6时至下午 6时 )的动物房中 ,用含 0 .0 2 %胆固醇的动物餐饲养。在 10~ 12周时C5 7L和AKR鼠改用结石餐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用细胞18 h,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用心血管疾病及细胞因子相关的基因芯片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对表达上调与表达下调的基因进行了扩增和电泳检测。结果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复方丹参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基因9个,其中上调基因3个,下调基因6个,包括一些与免疫、血管舒缩、细胞黏附及抗氧化的相关基因;对差异表达的基因用RT-PCR扩增及电泳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证实了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结论复方丹参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基因水平调节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陷窝蛋白-1在高脂饮食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给予12只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高脂高胆固醇饮食14周,建立NAFLD的动物模型作为实验组.同时,普通饮食饲养同种系小鼠6只作为对照组.第14周末处死全部小鼠,比较两组体质量、肝质量和血脂变化.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陷窝蛋白-1在NAFLD小鼠肝组织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脏的脂肪变性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陷窝蛋白-1在肝组织中分布的变化.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肝组织中陷窝蛋白-1 mRNA及蛋白水平的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不同程度脂肪肝小鼠的肝脏陷窝蛋白-1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积分差异.结果 实验组小鼠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14周后全部发生NAFLD,其中重度9只,中度3只.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的血清TC[(1.940±0.300) mmol/L比(3.771±0.800) mmol/L,t=-3.76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20±0.066)mmol/L比(2.224±0.420) mmol/L,t=-5.47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510±0.191) mmol/L比(1.241±0.660) mmol/L,t=-3.332]均显著升高(P均<0.01),但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肝脏陷窝蛋白[1的mRNA(1.536±0.226比0.980±0.272,t=3.371,P<0.05)和蛋白水平(0.643±0.240比0.100±0.130,t=-4.847,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表达增加的陷窝蛋白-1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膜、脂滴膜和细胞质中.结论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肝脏陷窝蛋白1水平上调,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攀高且起病渐趋低龄化,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肝病,在中国也有可能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通过高通量脂质组学技术对NAFLD早期诊断、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希望能更好地对NAFLD进行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检测及其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瘦素是脂肪细胞肥胖基因的产物 ,其可阻止脂质在非脂肪组织处沉积。本研究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探讨瘦素与脂肪肝的关系。表 1  各组生化指标及瘦素水平的比较组别体脂 (% )ALT(U/L)TG(mmol/L)TCH(mmol/L)HDL(mmol/L)瘦素 (μg/L)正常对照组 2 6 3 8± 6 2 42 5 16± 9 5 7 1 45± 0 70 4 75± 0 714 5 7± 2 0 2 62 47± 1 45轻度脂肪肝组 2 8 76± 5 48▲ 41 2 3± 40 2 5 ▲ 2 0 7± 1 3 1▲ 5 10± 1 111 2 9± 0 463 2 1± 1 81▲重度脂肪肝组 3 2 5 4± 6 67▲△ 3 8 64± 2 0 …  相似文献   
10.
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索简便、经济的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造模方法。方法:33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予酒精灌胃,于实验的第4、12、24周末分批采血,以测定生化指标,后行放血法处死。将取出的肝脏进行常规切片、HE染色及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后行病理学观察。正常对照组以等量饮用水代替酒精灌胃,于实验第24周末处死,处理同模型组。结果:于实验第24周时观察到了除酒精性肝硬化外酒精性肝病的各种病理表现,并且随着酒精刺激时间的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结论:应用酒精灌胃法可成功复制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该方法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