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蒿鳖甲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3 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均按常规化疗方案 (DA或MA或HA方案 )巩固维持治疗 ,治疗组加服加味青蒿鳖甲汤煎剂。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 -2、sIL -2R、TNFα、sTNFαR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T4百分比升高 ,T8百分比降低 ,T4/T8比值升高 ,NK细胞百分比升高 ;治疗组IL -2明显升高 ,sIL -2R、TNFα、sTNFαR明显下降。结论 :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凯燊胡莉文*,广州5104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MM-CI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纳入159例MM-CIPN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归纳总结该病的高频证候及其中医证型。【结果】(1)共筛选出27个高频证候,其中,频率超过50%的证候有5个,分别是肢体麻木151例(占95.0%)、肢体刺痛115例(占72.3%)、畏寒肢凉93例(占58.5%)、疲倦乏力89例(占56.0%)和屈伸不利82例(占51.6%)。(2)根据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可将MM-CIPN的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4型,其中,以气虚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居多,阴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次之。(3)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方面,在34~40岁和41~50岁年龄段,均以痰瘀痹阻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5.0%(3/4)和44.5%(4/9);在51~60岁和61~70岁年龄段,均以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6.9%(29/51)和43.6%(30/69);在71~80岁年龄段,以肾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消瘀灵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3 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观察组予本院制剂消瘀灵治疗 ,观察治疗 1、2、3个月后周围血象、骨髓象的变化。结果 :治疗 3个月后 ,对照组部分缓解 3例 ,进步 5例 ,无效 5例 ,总有效率 61% ;观察组基本缓解 2例 ,部分缓解 4例 ,进步 5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71%。周围血RBC、HGB治疗 1、2、3个月后均有所上升 ,但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 3个月WBC、PLT升高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生存期明显高于文献。白血病转化率降低。结论 :消瘀灵治疗MD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对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2组均予化疗及支持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补肾活血方汤药口服。2组均治疗6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够降低调节性T细胞水平,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医证型与微观辨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A患者126例,分析中医证型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1、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结果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CD3~+、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CD4~+、CD4~+/CD8~+水平均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CD8+水平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阳虚证与肾阴阳两虚证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IL-2、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IL-11水平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P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Hg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阴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P0.05)。结论 AA肾阴虚证病情更严重,符合"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理论,CD4~+、CD8~+、CD4~+/CD8~+、IL-2、IL-11、IFN-γ、TNF-α、WBC可能作为微观辨证指标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在中医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教学法受传统中医教学模式的影响,越来越显现出诸多弊端,因此迫切需要改革,近年来,我科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上运用联动式教学法取得成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方由青蒿、知母、生地黄、鳖甲、牡丹皮、桑叶、天花粉组成。《温病条辨》中焦篇用青蒿鳖甲汤治疗少阳疟偏于热重者,下焦篇则用治温病后期邪热深入下焦,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之证。丘和明教授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血液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丘教授治疗血液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来那度胺长期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2年-2019年确诊为MM的患者97例,检测并评估其基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对MM患者进行来那度胺长期维持治疗后,评估其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维持治疗前,47.42%的患者(46/97)未达到完全缓解(CR),52.58%(51/97)达CR的患者中20.62%的患者为微小残留白血病阴性(MRD-)。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后,未达到CR患者降低至24.74%(24/97),75.26%(73/97)达CR的患者中47.42%的患者为MR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持治疗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8个月,5年生存率达89.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21%(39/97),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1/39,79.49%)、疲乏(21/39,53.85%)、血小板减少(17/39,43.59%)、胃肠道反应(15/39,38.46%)。停药率为24.74%(24/97),停药的中位时间为21个月,停药原因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24,50.00%)、血小板减少(8/24,33.33%)和胃肠道反应(2/24,8.33%)。高龄和MRD阳性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整后OR分别为1.43(95%CI 1.03-1.76,P=0.034)和3.78(95%CI 2.56-9.56,P=0.037)。结论:来那度胺长期维持治疗对MM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MRD检测可辅助临床判断患者预后。维持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监控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血液系统损害,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的临床病因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56例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特点、临床病因的频率及分布,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以分析生存时间和比较预后差异。方法太过简单,是否应交代具体实施方法结果: 56例HLH患者临床病因以淋巴瘤最常见(32.14%),其次为感染(30.36%),其中EBV感染最常见(16.07%),自身免疫性疾病占17.86%,原发性HLH占12.50%。56例HLH患者1、3、6、9、12、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1.4%、48.2%、42.9 %、41.1%、37.5%及28.6%,各病因组生存曲线不同,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组,EBV-HLH患者生存率低于未感染者,未使用依托泊苷的患者生存率低于使用者,使用芦可替尼的患者与未使用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淋巴瘤为HLH的最常见病因,不同病因的HLH发生率及生存率不同,EBV-HLH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依托泊苷可使患者生存受益,但患者并未从芦可替尼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