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觉得自己神经衰弱,想通过人为的努力消除症状时.反而越发固定了注意力,症状越重。此时,不把注意力集中于这些症状,不去有意识地直接消除症状,反而比较容易摆脱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CNN1B基因突变所致的全身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型(PHA1)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PHA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全身型PHA1尤其是SCNN1B基因突变的全身型PHA1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4岁3个月,出生1个月时诊断为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服用聚苯乙烯磺酸钙、枸橼酸钠后仍反复出现脱水性休克、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酸中毒,且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皮疹。基因测序显示SCNN1B基因编码区第2外显子存在c.118CT错义突变,第4内含子存在c.776+1GA错义突变。查询HGMD数据库、ESP6500siv2_ALL、千人基因组(1000g2015aug_ALL)和dbSNP 147数据库,两种突变均未见报道。未检测到高IgE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目前国内无SCNN1B突变致全身型PHA1病例报道。国外报道4例,发病年龄为出生3天~3周,表现为呕吐、反应差、休克、脱水、高血钾、低血钠、代谢性酸中毒、流清涕、反复下呼吸道感染,4例中1例死亡。结论 SCNN1B突变所致PHA1较罕见,为常染色隐性遗传,新生儿顽固性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应考虑PHA1可能,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痛技术在内热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2017年2-12月本院收治的内热针治疗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0.5%利多卡因局麻,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无痛技术治疗,监测和记录麻醉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结果:麻醉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命体征水平、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生命体征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生命体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1、6、12 h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3.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患者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无痛技术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肌肉骨骼超声(肌骨超声)定位下体外发散式冲击波对膝关节术后软组织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膝关节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软组织粘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日常关节功能训练及运动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关节周围组织体表定位下冲击波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肌骨超声定位下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VAS评分(1.1±0.1)分低于对照组的(2.8±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定位下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对膝关节术后软组织粘连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滞柔肝颗粒联合硫普罗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普罗宁片,2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化滞柔肝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瘦素(LEP)、摄食抑制因子-1(NS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滞柔肝颗粒联合硫普罗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和血清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高大小便标本留取质量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大小便标本留取率,缩短大小便标本的留取天数,提高医生对大小便标本成功送检满意率。方法通过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确定“提高大小便标本留取率”为工作课题,并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实施对策、检验效果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结果大小便标本的留取率由89%上至98%,医生对大小便标本采集送检满意率由87%上升至97%,大小便的留取天数由原来的9 d缩短至5 d。结论开展QC小组活动,加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提高了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112例行全身麻醉术中唤醒状态下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出现短暂性一侧肢体活动障碍37例(33.0%),手术相关的永久性肢体功能障碍3例(2.7%),短暂的语言障碍26例(23.2%),癫发作2例(1.8%),颅内出血2例(1.8%),高热15例(13.4%),眼部肿胀89例(79.5%),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脑功能区的胶质瘤手术风险大,可因手术而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术后容易出现颅内出血、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及癫发作等并发症,而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早期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脑卒中康复护理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脑卒中康复护理现状调查问卷,对81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3名调查对象中对自己所分管的每例患者均实施康复的占38.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护士是否有必要实施康复护理,患者或家属认为不需要、患者或家属主动配合意识差、医院等级、工作繁忙、缺乏康复指引、效果评价及康复护理路径10个因素是护士实施康复护理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影响护士康复护理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影响因素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控,采取多维度的干预措施,提高康复护理实施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情况。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同时采用腹部超声方法和阴道超声方法检查子宫内膜病变,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经过诊刮和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准确性。结果:经腹部超声方法检查,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准确率分别为72.5%、72.0%、71.4%、60.0%、80.0%;经阴道超声方法检查,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准确率分别为92.5%、92.0%、85.7%、80.0%、100.0%,采用阴道超声方法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更具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