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对吉非替尼(GEF)在PC-9/GR细胞内转运动力学影响,探讨该药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方面的作用。方法活体生物发光技术实时监测PC-9/GR~(Fluc)细胞内ABC耐药蛋白底物D-荧光素钾动力学行为。采用MTT法测定PC-9/GR细胞的耐药性,榄香烯、GEF单用药及联合用药时的细胞毒性,Compusyn软件分析两药联合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运用HPLC法,测定联合用药组及GEF单用药组药物在PC-9/GR细胞中的摄取量。结果榄香烯能显著增加细胞内D-荧光素钾的荧光响应强度。吉非替尼对PC-9及PC-9/GR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01、1.50μg/m L,耐药倍数为150倍。所有联合药物组的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值都小于1,表明两药联合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细胞摄取结果表明,配伍榄香烯(ELE)后,GEF在PC-9/GR细胞摄取明显增加(P0.05)。结论榄香烯增加D-荧光素钾荧光响应强度,促进细胞对GEF摄取,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耐药蛋白的外排功能从而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知母皂苷元颗粒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聚维酮K30(PVP-K3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知母皂苷元固体分散体,分别采用流化床一步制粒与高速搅拌湿法制粒,考察不同载药量、不同工艺对固体分散体溶出曲线度的影响。结果:以流化床一步制粒制备的固体分散体颗粒(知母皂苷元∶PVP-K30=1∶9)为载体,能够显著提高知母皂苷元的体外溶出度,溶出度可达80%以上。结论:以PVP-K30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颗粒可提高知母皂苷元的溶解度,流化床一步制粒法制备知母皂苷元固体分散颗粒达到设计要求,且制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祝丽欣  陈芝  郭莹  黄绳武  石森林  刘会  熊阳 《中草药》2015,46(23):3482-3488
目的引入f_2相似因子法对银杏酮酯(GBE)缓释微丸的大类成分总黄酮和各类成分(包括黄酮类和萜内酯类)的释放曲线进行分析,以能较全面地评价其体外释放。方法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PLC-MS)测定GBE缓释微丸中大类成分(总黄酮)和各类成分(槲皮苷、异鼠李素、芦丁、槲皮素、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的体外释放率,并进行f_2相似因子计算;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微丸释药前后的微观结构,结合方程拟合分别对微丸中总黄酮和各类成分的释药机制解析,以验证f_2相似因子法的可靠性。结果优化工艺的GBE微丸黄酮类和内酯类的各成分与大类成分总黄酮的f_2均大于50,说明大类成分总黄酮与各类成分体外释放曲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释药机制解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f_2相似因子法可运用于多组分中药缓释制剂大类成分和各类成分的体外释放评价。  相似文献   
4.
俞建东  陈芝  唐超园  祝丽欣  郭莹  胡恩莹  熊阳 《中草药》2017,48(14):2850-2856
目的建立整合动力学对银杏酮酯(GBE)缓释微丸多成分(包括黄酮类和内酯类)体内吸收动力学与体外释药动力学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更准确地评价体内外相关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测定GBE缓释微丸中主要成分(槲皮素,异鼠李素,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的体外释放率,采用各成分质量浓度加和法计算整合药物浓度,并绘制整合药物释放曲线。收集大鼠口服GBE缓释微丸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测定各类成分血药浓度,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Wj),计算体内整合血药浓度。采用Wagner-Nelson法计算各成分体内整合吸收率与体外对应的整合释放率进行线性拟合,评价体内外相关性。结果各成分体内外释放良好,采用自定义Wj得各组分的Wj分别为槲皮素0.248 1、异鼠李素0.009 2、白果内酯0.228 2、银杏内酯A 0.296 4、银杏内脂B 0.132 4、银杏内酯C 0.090 3,体内整合吸收动力学与体外整合释药动力学相关性良好(Y=0.930 8 X+12.84,r=0.962 9)。结论中药药效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多成分整合动力学可以兼顾各个组分,并有利于进行体内吸收动力学与体外释药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中酒石酸含量,通过酒石酸成盐率与pH值、澄清度的相关性研究,评价样品成盐率的合理性。方法 离子色谱法采用IonPac AS19阴离子交换色谱柱(4.0×250 mm)和IonPac AS19保护柱(4.0×50 mm),检测器为抑制电导检测器,以20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1 mL·min-1。吉他霉素原料药与不同质量比的酒石酸进行配伍试验,探讨酒石酸比例与溶液pH值、澄清度的关系。结果 酒石酸在浓度为1.0~50.0 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定量限为1.0 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6%,n=9)。测定了2个厂家共10批样品,pH值在4.2~4.3之间,酒石酸含量在10.9%~11.4%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配伍试验表明,溶液澄清时的酒石酸含量为8.8%~16.1%,溶液澄清时的pH范围为3.4~5.0。结论 本离子色谱法可用于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中酒石酸含量的测定。2家企业的成盐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唐超园  祝丽欣  陈芝  俞建东  郭莹  熊阳 《中草药》2017,48(2):272-277
目的研究大鼠口服银杏酮酯(GBE)后内酯类成分在脑部和血液中的药物质量浓度及药物分布系数(AUC脑/AUC血)。方法采用血脑同步微透析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相结合,通过在大鼠脑部和颈静脉处同步埋置探针,收集大鼠口服GBE后不同时间段的脑部和血液微透析液,用HPLC-MS/MS对透析液中的内酯类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描绘血药浓度和脑药浓度曲线图,并分别计算各成分在脑部和血液中的药物分布系数。结果大鼠ig给予GBE混悬液(600 mg/kg)后,通过HPLC-MS/MS技术,血液微透析液中能检测到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而脑部微透析液中只能检测到银杏内酯A、B、C,无法检测到白果内酯。各类成分在脑部和血液中的药物分布系数分别为银杏内酯A 2.911%、银杏内酯B 3.126%、银杏内酯C 0.337%。结论多点同步微透析技术可以同步检测中药中多种成分在多个效应部位的分布情况,还具有活体连续取样、节省动物、采样量小、组织损伤轻等特点,能较好地为探索多成分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