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功效统计,并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中药处方520首,涉及19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8 690次。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分别为白术、合欢花、川芎、栀子、法半夏、茯神、淡豆豉、百合、竹茹、白芍。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心经、脾经、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清心除烦、解郁安神、燥湿化痰、健脾益气等功效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栀子→淡豆豉”“法半夏→白术”“法半夏→竹茹”“栀子→白术”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100的2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失眠的核心组方为:栀子、淡豆豉、白术、法半夏、合欢花、竹茹、川芎、百合、茯神。结论 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注重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常用清心除烦、解郁安神、滋阴养血、健脾养心、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和胃化湿之品,可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药症相应,探讨历代本草治窍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涉及本草著作76部,涵盖汉至明清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存世的本草著作,收集整理其治窍的本草信息,依照《中药学》(第十一版)及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以治窍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93味治窍本草。在治窍本草性味归经上,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寒性、平性等;药味以辛味为主,其次为苦味、甘味等;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胃经、心经、肝经、脾经、肾经等。在以治窍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风邪袭扰、浊阻气滞、水湿停滞、血瘀络阻、火热毒损、正虚寒凝六类病机要素。结论:治窍辨治用药以祛风散邪药、化浊行滞药、利水渗湿药、活血通络药、清热泻火药、补虚散寒药为主,且互相联合运用;祛邪通利、补虚泻实为治窍辨治主要特点,符合窍失空灵、邪阻正虚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3.
分析近5年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4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系统评价(SR)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等级的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收录的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SR,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24日。采用PRISMA声明、AMSTAR 2工具和GRADE分级系统分别评价所纳入SR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结果:最终纳入22篇SR,包含102个结局指标。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得分较差的条目为条目2、5、7、10、14、15、16。22篇SR的报告质量较好,得分在19~24.5分,报告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式摘要、方案与注册、其他分析及资金支持方面。SR结局指标的等级大部分为低或极低,导致降级的最主要因素为局限性,其次为不一致性和不精确性。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有低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较差,规范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药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药方376首,涉及211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 729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红花、半夏、桃仁、天麻、赤芍。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统计中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祛风止痛、燥湿化痰、活血行气、活血通络等功效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当归-川芎”“川芎-地龙”“黄芪-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4味高频中药聚类成5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ACI的核心组方为: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丹参、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ACI多从“瘀、痰、虚、滞”病机着手,注重急则治...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实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多系统萎缩病机本源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综合病机为脾肾亏虚、肝郁邪阻,基本病机为肾虚髓空、脾虚失运、肝郁失达、邪气内阻;临证治疗当遵循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原则,具体论治当补肾填精、培元固本,健脾益气、强肌化源,疏肝解郁、调畅气血,辨证祛邪、补虚泻实;临证选方用药可参考肉苁蓉丸、补中益气汤、柴胡疏肝散、越鞠丸、栀子豉汤等辨证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研究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66例溶骨性骨转移癌患者,其中34例接受骨瓜(猪四肢骨和甜瓜籽)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2例接受华蟾素注射液单药治疗(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骨瓜提取物注射液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8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华蟾素注射液20 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8 d.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4周内患者KPS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NR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7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RS疼痛评分均有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及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癌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改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温阳化饮是中医治疗痰饮的原则.胸腔积液属中医学“饮证”范畴,应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合并胸腔积液需紧扣病因病机,结合癌瘤致病其气必虚的本质,虽与饮证有相似之处,也更加难治.老年患者应顾护脾阳,祛邪不伤正,杨国华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阳不足、痰湿内阻型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及辨证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三焦辨治的用药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收集整理三焦辨治的本草信息,对纳入本草按中药学药物分类,进行频次统计;以三焦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列出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辨析本草辨治相应的病机要素,进行归类分析,从而阐明三焦辨治的本草思路。结果 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共统计出135味本草中药,按中药学药物分类,居前10位的本草分类为清热药、化痰药、补阳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解表药、活血药、补气药、泻下药。在以三焦辨治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火热、痰湿、郁滞、正虚四类病机要素。结论 三焦辨治用药以清热药、化痰祛湿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火热、痰湿、郁滞、正虚为三焦辨治用药四大病机要素,符合三焦水道出焉,相火游行,气机转枢,正邪交争的生理功能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0.
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系统疾病,包含疾病种类众多,临床病症表现繁杂,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脑卒中、血管性痴呆、乙型脑炎、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与疑难性。随着全球人口老年化进入加速期,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与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较重的疾病负担,临床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神经系统疾病多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及病程进展,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停药易复发、药物依赖、耐药性等潜在风险。中医学论治疾病善于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对疾病的治疗具有全程管理,综合干预的特点,善于抓住疾病病因病位病机本质,整体施策,在改善疾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治疗优势。中医学历史悠久,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与治疗归属于中医脑病范畴,其基于临床实践与理论指导的不断融合,认为毒邪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其包含外受之毒如虫兽毒、食毒、六淫毒、疫毒,内生之毒如痰毒、湿毒、瘀毒、火毒、浊毒,诸邪蕴结,化变为毒,毒邪致病,变证多端,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