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当归不同炮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对不同产地、不同收集企业、不同储藏时间当归饮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定量分析。荧光定量反应体系为SYBR Premix Ex Taq Ⅱ10μL,正向引物、反向引物(10μmol·L~(-1))各0.8μL,模板/基因组DNA 1μL,双蒸水7.4μL。荧光定量反应条件为①扩增曲线:94℃预变性30 s,94℃变性10 s,60℃退火12 s,72℃延伸30 s,循环45次,72℃单点检测信号;②熔解曲线:72℃开始检测,以0.5℃为台阶温度停留15 s采集荧光。根据Real-time PCR的测定结果,分别从生当归、酒当归和土炒当归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平板计数法测定,并与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炮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排序为生当归土炒当归酒当归;在不同产地的当归饮片中均以甘肃渭源地区样品所含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为最低;与零售企业相比,生产销售企业的生当归和酒当归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较低;不同储藏时间对生当归和酒当归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储藏时间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增加。对部分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时发现,平板计数法检测结果数量级较Real-time PCR低3~4个数量级。结论:建立的Real-time PCR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以及报告周期均优于平板计数法,可为当归不同炮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金蕾胶囊的提取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出膏率、当药黄素和当药醇苷的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金蕾胶囊的提取工艺;采用湿法制粒,以合格颗粒得率、流动性、水分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金蕾胶囊内容物颗粒的制备工艺;采用手工法填充胶囊,并对装量差异限度进行检查。结果金蕾胶囊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 h。金蕾胶囊内容物颗粒的制备工艺为:浸膏粉与辅料比为1∶1,麦芽糊精与微粉硅胶比为10∶1,混合后以80%乙醇湿法制粒。所制得的金蕾胶囊装量差异限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结论该法提取工艺简便、稳定,胶囊内容物颗粒的制备工艺符合颗粒剂的制备要求,为金蕾胶囊的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芪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弄清黄芪历代炮制演变轨迹、现代全国各地炮制规范概况,为研究者提供现代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大量地查阅、整理、分析古代及现代医药文献,全面综述古今黄芪炮制方法、探讨炮制机理。结果:自汉代开始,经历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记载的炮制方法共有30多种,传统炮制理论成熟。结论:黄芪古代炮制方法种类丰富、炮制理念成熟,目前流传下来应用普遍、研究最多的主要为蜜炙黄芪及黄芪片,其他方法及其炮制品已不是研究及使用主流。但历代沿用的酒制、米制、盐制等炮制品确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也应被进一步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当归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当归不同炮制品、不同产地、不同收集企业、不同储藏时间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为生当归>土炒当归>酒当归;在不同产地的当归中以甘肃岷县地区所含的大肠埃希菌的数量最少;与零售企业相比,生产销售企业的当归和酒当归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较少;不同储藏时间对当归和酒当归中大肠埃希菌数量有一定影响,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也在增加。对部分代表性样品进行平板计数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比较时发现,平板计数法结果多呈阴性,荧光定量PCR结果均呈阳性。结论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灵敏度、可靠性以及报告周期均优于平板计数法,可为当归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和质量,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旨在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探寻规范的蒙古黄芪生产技术。结果:在行距30 cm条件下,移栽株距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株距的增大,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但单位面积药材产量下降,药材外观性状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有所改善。在株距14 cm的栽培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株距8~16 cm栽培密度条件下,黄芪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各株距处理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14 cm> 16 cm> 10 cm> 8 cm> 12 cm。结论:结合产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最优移栽株行距30 cm×14 cm(密度23.81万株/hm^2),该密度下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健壮,主茎较粗,根冠比较大,产量较高,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就产地、种子、种苗、采收时间、产地加工、商品规格等级、炮制、包装仓储等因素对当归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当归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全面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