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0年开始我所用自制的冻疮膏治疗冻疮68例,全部治愈,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社员甲:小王,听说最近有一种传染病叫“流脑”。这“流脑”是一种什么病呀?小王(赤脚医生):“流脑”是一种病的简称,全称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它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是由脑膜炎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异地种植不同环境对紫苏醛(PA)型紫苏叶酚酸、黄酮和挥发油3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5份PA型紫苏种质分别在甘肃、北京和安徽的试验田以相同方法进行种植,检测野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咖啡酸、迷迭香酸和挥发油含量。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异地种植PA型紫苏叶的咖啡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及总黄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肃地区种植的紫苏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和紫苏醛含量最高,北京地区种植的紫苏中咖啡酸含量最高。结论 相较于北京、安徽的试验田,甘肃的试验田更适宜种植PA型紫苏。  相似文献   
4.
花椒的药用     
笔者应用花椒治疗牙痛2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使用方法:首先嗽口刷牙,然后把花椒用少量脱纸棉包上,蘸酒精用火烧之,待火灭后,将花椒粒取出,放置痛牙处,上下牙咬合20分钟后,将花椒粒吐出。每日早、晚各一次,轻者1~2次即愈,重者3~4次即可痊愈。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选取了10份PA型紫苏种质,检测叶、茎和果实3个不同部位,分别对应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3种药材中含量较高的2种酚酸[迷迭香酸(RA)和咖啡酸(CA)]以及6种黄酮[野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SDG)、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LDG)、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ADG)、野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SG)、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LG)、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G)]的含量。叶中酚酸总量为3.991~12.028 mg·g^(-1)、黄酮总量为12.309~25.071 mg·g^(-1),远远大于茎(分别为0.586~2.015、0.879~1.413 mg·g^(-1))和果实(分别为0.004~2.222、0.651~1.936 mg·g^(-1))。酚酸类成分中有5份果实中未能检测出RA,其余5份对应样品中紫苏叶与果实之间RA含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黄酮类成分茎中仅能检测出LG和LDG,果实中缺失SG和SDG,而其他几种黄酮也在部分样品中未能检出,叶和果实的总黄酮、LG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茎和果实的LG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10份茎样本中,有7份达到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紫苏梗迷迭香酸不低于0.1%的标准。而仅1份果实达到药典规定的紫苏子迷迭香酸不低于0.25%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苦参开花和授粉特性,以及小花发育的特点。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等生理活性的测定,研究苦参开花和授粉习性。结果 根据花器官的形态和生理活性变化,把苦参的小花发育分为S1~S7阶段。在S3~S5阶段,花朵尚未开放时,花粉和柱头逐渐发育成熟,具有活力且柱头的发育滞后于花粉的发育;在S6阶段之后,小花开放,花药迅速失活,但是柱头继续伸长并维持活力。小花开放后的72 h内,花粉保持较高活力。柱头活力在9:00最高。结论 苦参的柱头和花粉在花蕾开放前已具有生理活性且花粉已经释放,显示出典型的闭花授粉特征,但是花蕾开放之后,柱头继续伸长,并保持活性,表明也有异花授粉的特征,这对苦参种子生产、遗传资源保存、杂交育种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药:银花30克,白芷、防风、地腹子各15克,蒲公英、黄芩各12克,地丁、麻黄、地骨皮、明矾各10克。用法:水煎,以纱布蘸洗患处,每天1~2次,每次洗20~30分钟。每剂可用2次,3~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适宜促进拟巫山淫羊藿根芽形成的措施。方法:秋末选用6-BA、尿素及二者综合处理进行灌根或喷叶处理,在不同的时期统计芽数量或新形成芽的萌发量,并采用高效液相的方法检测干燥成熟叶片中淫羊藿苷类黄酮成分的含量。结果:300 mg·L-1的尿素和60 mg·L-1的6-BA的综合灌根处理为促进冬芽形成的合适处理,冬末总芽数目较对照组高44. 08%(P 0. 05)。单独的6-BA 60 mg·L-1叶面喷施处理效果也较好,其第二年新萌发单株产量较对照组高22. 76%(P 0. 05)。以上两种处理对当年生叶片和第二年新萌发叶片中朝藿定C和总淫羊藿苷类成分含量不产生显著影响。结论:300 mg·L-1的尿素和60 mg·L-1的6-BA的综合处理灌根或6-BA 60 mg·L-1喷叶处理为促进根芽形成的合适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QuChERS-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麦冬药材中多效唑、烯效唑的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_(18)色谱柱(100 mm×4.6 mm,2.4 mm);流动相:0.1%甲酸的0.005 mol/L醋酸铵溶液–乙腈(25∶75);柱温:25℃;体积流量:0.3 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23 nm。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进行多反应监测,喷雾电压:5 000 V,毛细管温度:450℃,鞘气:206 kPa,辅助气:15 mL/min。结果多效唑、烯效唑浓度在1.0~1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多效唑、烯效唑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01 ng/mL,定量限分别为0.22、0.03 ng/mL。多效唑、烯效唑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7%、85.5%,RSD值分别为5.3%、4.1%。在33个实际样品中有31个样品检出多效唑残留,检出率为94%,残留量为0.02~2.08 mg/kg;有9个样品检出烯效唑残留,检出率为27%,残留量为0.02~0.13 mg/kg。结论本方法可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麦冬药材中的多效唑、烯效唑残留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宜于药用的9份PA型紫苏种质以产叶为目的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叶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因素进行探究;方法:9份PA型紫苏种质种植后,对株型、叶、穗等形态性状,以及二级分枝数、有效穗数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量、统计评价与分析;结果:其中3份种质叶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选育成叶用型品种。紫苏单株干叶产量主要受株高、一、二级分枝数与单株的叶片数量相关的性状影响,而与十片干叶重相关性不大,单株籽粒产量则同时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结论:植株较高和一、二级分枝数多的类型是叶用型紫苏为提高产量主要的选择性状,而平均节间距高、有效穗多、千粒重高的类型,则籽粒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