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替米沙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替米沙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并评价2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交叉口服替米沙坦片8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替米沙坦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2种替米沙坦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2种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944.71±376.08),(852.72±333.78)ng·mL-1;tmax分别为(0.98±0.60),(1.28±0.65)h;t1/2β分别为(28.78±13.88),(25.83±9.25)h;AUC0-t分别为(4.14±2.44),(3.83±1.97)mg·h·L-1;AUC0-∞分别为(4.64±2.84),(4.17±2.22)mg·h·L-1。国产对进口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F0-t为(99.64±23.93)%,F0-∞为(97.97±26.20)%。结论国产和进口替米沙坦片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2.
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2组,按双周期交叉口服雷贝拉唑的2种制剂,剂量4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雷贝拉唑的浓度,计算2种制剂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雷贝拉唑片和雷贝拉唑胶囊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50±s470)和(1149±750)μg·L-1;tmax分别为(3.3±1.1)和(3.2±0.8)h;t12ke分别为(1.7±0.9)和(1.6±0.7)h;AUC0~t分别为(4211±3225)和(4373±3578)μg·h·L-1;AUC0~∞分别为(4340±3568)和(4478±3732)μg·h·L-1。2制剂间无显著差异(P>0.05)。雷贝拉唑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F0~t为(103±29)%。结论: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表明,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
司他夫定片在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司他夫定片剂的健康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名健康志愿者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司他夫定胶囊和片剂各40mg后血浆司他夫定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两种司他夫定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参比制剂、被试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ρmax分别为(1.01±0.24)和(0.95±0.30)mg·L-1;tmax分别为(0.78±0.22)和(0.70±0.21)h;t1/2ke分别为(1.47±0.22)和(1.47±0.23)h;AUC0~t分别为(2.21±0.46)和(2.08±0.53)mg·h·L-1;AUC0~∞分别为(2.33±0.53)和(2.16±0.58)mg·h·L-1。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被试制别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为(97.02±27.71)%,F0~∞为(96.33±29.51)%。对两制剂间的AUC0~t、AUC0~∞ρmax进行双向单侧t检验,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司他夫定胶囊和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西洛他唑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方法,18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西洛他唑参比和试验制剂100mg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西洛他唑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参数计算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2种西洛他唑片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参比与试验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44 ± 335),(937 ± 294) ng.mL-1;tmax为(3.17 ± 1.10), (3.22 ± 1.06) h;t1/2α为(2.30 ± 1.08), (2.23 ± 0.93) h;t1/2β为(11.97 ± 3.54), (11.13 ± 2.70) h ;AUC0-t为(10.58 ± 3.50), (10.95 ± 3.23) mg.h.mL-1,AUC0-∞为(11.14 ± 3.50), (11.43 ± 3.23) mg.h.m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F0-t=(108.39 ± 29.72)%和F0-∞=(106.83 ± 27.84)%。结论 试验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老年左心衰竭性肺动脉高压(PH-L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对收集的PH-LHF老年患者及LHF不伴PH(NPH-LHF)老年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分型,记录患者左心超声心动图指标、BNP值及Ca125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PH-LHF与NPH-LHF相比,更可能是男性,心功能更差,左心房内径更大,BNP及Ca125水平更高,中医证素分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经、左室收缩末径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PH-LHF患者在单证素阳虚证和水饮证以及复合证素阳虚水泛、痰瘀互阻中例数分布更多,肺动脉压力更高。复合证素间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均表现为气阴两虚与痰瘀互阻、痰饮阻肺及阳虚水泛间存在明显差异,气阴两虚与痰饮阻肺之间的左房内径大小差异明显。结论老年PH-LHF患者主要分布在单证素阳虚证和水饮证以及复合证素阳虚水泛、痰瘀互阻,提示老年患者PH-LHF的形成与阳虚、水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血小板数(PLT)、巨核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幼兔免疫性血管炎中的变化.[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复制幼兔免疫性血管炎的川崎病(KD)动物模型,每隔4 d分别检测血小板数、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TGF-β1;并于d17、d28取冠状动脉、肝、脾、肾、脑等组织作病理学分析.[结果]PLT、巨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浆中利伐沙班质量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研究利伐沙班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采用随机、两序列、四周期、全重复交叉试验设计,健康受试者分别空腹和餐后口服20...  相似文献   
8.
致痫灶综合定位在顽固性癫痫手术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致痫灶综合定位在提高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30例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患者拟手术治疗,患者均于术前颅内埋置电极定位致痫灶,术中应用皮层和深部电极验证棘波灶位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致痫灶切除。其中颞叶前极加海马切除14例、单纯病灶切除3例、单纯颞叶切除2例、选择性海马切除3例、病灶切除 单纯软膜横行纤维热凝6例、胼胝体切开2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30例患者术中验证棘波灶位置与术前定位位置相同。患者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0%,无手术死亡及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术前埋置电极和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综合定位致痫灶,可以提高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愈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脑室出血包括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两类,占全部脑出血的3%~5%,临床经过均较严重,多因脑干功能衰竭或迅速而严重的脑积水、高颅压、脑疝致死.因此一直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2008年8月~2010年6月间我科采用脑室穿刺加腰大池穿刺引流治疗脑室出血铸型13例,经临床观察,均获得满意效果.故得出结论:脑室穿刺引流加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控制颅内压和清除血性脑脊液的有效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及病人的痛苦和后遗症,降低了死亡率,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此类型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6-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指导全省麻疹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吉林省2006-201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分析麻疹病例含麻疹类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情况。结果 2006年麻疹暴发流行,通过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但是经过两年低发病后,又出现反弹现象。2010年全省强化免疫后,2011-2012年麻疹发病率下降到1/100万以下,2013年略有升高。结论 MCV强化免疫可以有效控制麻疹疫情,但随着易感人群的积累,麻疹还会出现暴发流行;吉林省麻疹发病主要以局部高发为主,病例多发生在散居儿童;因此麻疹控制中需要科学地实施强化免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麻疹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