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8例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4年5月至1996年12月,我院胃镜室共做胃镜检查22680例,发现早期胃癌38例,全部为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诊断符合我国胃癌病理标准,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与性别:38例早期胃癌中,男25例,女13例,男女之比1.9:1。平均年龄为49.5岁,其中40岁以上30例,占78.95%。病程:1个月内3例(7.89%),~6个月26例(68.42%),~12个月6例(15.79%),~3年2例(5.26%),3年以上1例(2.63%)。预后:全部病例手术治疗并行随访,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1997年10月开始,我院在内窥镜检查中,通过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个人在病理、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特点,恰当地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石榴花提取物(Punica granatum flower extract,PFE)及其活性成分白桦脂酸和木犀草素对棕榈酸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改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CK-8法测定棕榈酸、辛伐他汀、PFE、白桦脂酸和木犀草素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后续给药剂量。利用500μmol/L棕榈酸建立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同时给予PFE(50、100、200 mg/L)、白桦脂酸(40、80、160μmol/L)、木犀草素(40、80、160μmol/L)进行干预,采用油红O染色法测定细胞内脂质含量;GPO-PAP法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晚期凋亡细胞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凹透镜诱导的豚鼠离焦性近视眼模型,观察视环境的改变即离焦与近视形成后的短期恢复对豚鼠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的影响,以及巩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7D的凹透镜离焦14d天建立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眼模型,检测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变化,光镜和电镜进行巩膜胶原纤维形态学观察,苦味酸特殊染色进行巩膜胶原半定量。结果:实验眼的后极部巩膜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变大,小直经纤维增多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异常,离焦诱导近视眼形成后去除镜片、经过2d的恢复,近视度数下降,进一步证实短期视环境改变即可引起屈光度变化,但眼轴长度没有改变。巩膜形态学观察见离焦性近视眼豚鼠后部巩膜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巩膜变薄。电镜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小直径胶原纤维增多。成纤维细胞形态不规则。苦味酸一天狼猩红胶原染色显示I型胶原主要分布于后极部,实验眼I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排列紊乱。结论:实验性近视眼的形成是巩膜异常重塑的过程,I型胶原的改变是近视眼巩膜重塑的重要因素,但是巩膜重塑导致的眼轴伸长短期内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斜肌减弱联合同侧上直肌后徙手术治疗单眼上斜肌麻痹伴同侧上直肌亢进或挛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临床确诊为单眼上斜肌麻痹伴同侧上直肌亢进或挛缩综合征患者12例,所有患者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15△,麻痹眼侧歪头试验阳性,向麻痹眼方向注视时垂直斜视度比第一眼位〉5△,上方所有注视眼位均上斜,对侧眼上斜肌功能过强。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手术治疗,手术将下斜肌后徙于下直肌颞侧止端后3mm,上直肌后徙3-5mm,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时予以矫正。结果术前患者均有代偿头位,中度9例,重度3例;术后所有患者代偿头位均有改善,头位消失者6例,轻度倾斜者4例,中度倾斜者2例;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24.8±5.2)△,术后(6.0±2.8)△;术后歪头试验10例阴性,2例轻阳性;术后术眼有轻度上转受限,无双眼复视。结论下斜肌减弱联合同侧上直肌后徙手术是治疗单眼上斜肌麻痹伴同侧上直肌亢进或挛缩综合征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未引起明显上转受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我院自1985~1995年以传统内科治疗加血液净化治疗25例急性重度中毒病人。结果表明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是治疗重度中毒一种快速而可靠的方法。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75岁。服药后就诊时间O.5~IOh,平均时间425h,涉及中毒的药品有安定5例,苯巴比妥4例,安宁3例,氯丙唤2例,有机磷2例,来苏)LZ例,雷米封2例,吗啡1例,苍耳1例,卡马西平1例,碘中毒1例,鱼胆中毒1例,病人临床均有程度不同昏迷表现。7例病人伴严重抽搐,其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实验观察离焦性近视眼豚鼠中整合素和胶原蛋白在巩膜重塑中的作用。方法:-7D的凹透镜离焦14天建立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眼模型,RT-PC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后部巩膜中I型胶原α1(1)链、整合素α2、β1及ILK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Ⅰ型胶原α1(1)链、整合素α2、β1和ILK在离焦组和恢复组的实验眼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减弱,与自身对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去除离焦恢复2d后,上述指标表达回升,但与对照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素α2、β1、Ⅰ型胶原、LIK参与实验性近视眼巩膜重塑过程,是其早期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近视青少年正、负相对调节力与正视青少年正、负相对调节力的差异,分析正、负相对调节力变化与近视发病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少年组:正视组43例(+0.50~-0.25 D),年龄7~16岁,平均(10.7±3.0)岁;近视组110例(-0.50~-3.00 D,屈光参差<-1.00 D),年龄7~16岁,平均(11.5±2.6)岁。青年组(由大学生组成):大学入校新生266例,平均年龄(18.8±0.8)岁,其中正视29例,近视237例。被检者在电脑验光基础上,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并在综合验光仪上测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力。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少年组:正视组正相对调节力的均值为(-5.52±1.21)D,近视组为(-2.27±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26,P<0.01)。正视组与近视组负相对调节力分别为(+2.41±0.65)D、(+2.21±0.7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视组正、负相对调节力的比值为2.35±0.45,而近视组比值为1.1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40,P<0.01)。青年组:正视组正相对调节力均值为(-4.87±1.47)D,近视眼组为(-2.63±1.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62,P<0.01)。正视组负相对调节力为(+2.09±0.46)D,近视组为(+1.98±0.4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视组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为2.35±0.51,而近视眼组为1.34±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8,P<0.01)。结论 近视青少年比同龄正视者正相对调节力明显下降,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下降。正相对调节力下降是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的临床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田晓丹  崔丽红  张越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222-222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5-03/2017-04于我院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A组110例,年龄3~5岁; B组100例,年龄6~8岁; C组90例,年龄9~12岁。三组患儿均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斜视度数、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

结果:术后6wk,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B组(67.0%)和C组(68.9%),三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患儿斜视度数、融合功能、立体视锐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wk,三组患儿斜视度数下降,立体视锐度与融合功能均明显改善,且A组患儿斜视度数和立体视锐度弧秒值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融合功能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年龄与术后双眼视觉恢复、重建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术后视觉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石榴花改善脂质沉积(lipid deposition, LD)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石榴花提取物(pomegranate flower extract, PFE)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PA诱导HepG2细胞LD模型,实验分为PFE组、空白组(NC组)和模型组(PA组),油红O染色法测定细胞内脂质含量,GPO-PAP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含量。UPLC-LTQ-Orbitrap-MS技术鉴定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q-PCR检测PIK3CA、AKT1、MAPK、STAT3 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PA组细胞内脂质、TC、TG含量显著升高(P<0.01),33种代谢物有显著差异(P<0.05);与PA组比较,PFE组细胞内脂质、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