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红素吸附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2名肝衰竭患者,通过单侧股静脉置入双腔单针管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胆红素吸附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前给予必要的防护措施,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并记录。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及治疗。结果 52名肝衰竭患者共进行了122例次人工肝治疗,出现58例次不良反应,经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及相应的治疗全部缓解。结论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能降低并发症,缓解不良反应,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人工肝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流行最广、危害最重的传染病,抑郁是其常见并发症,轻者情绪低落,重者不仅可加重固有疾病、甚至可出现轻生行为,目前常用治疗措施疗效不理想,积极预防护理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目的 构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抑郁的COX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完成数据预处理后,所有因素均进入单因素及多元COX风险因素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列线图展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采用calibration plot曲线评价模型准确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业、学历、乙肝分度、感染时间、确诊时间、复发次数、家庭地位、婚姻满意度、担心疾病难以根治、担心住院环境、疾病分期、有无并发症、对治疗是否有信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R=-1.446 1×(职业为知识分子)-0.688 7×(学历高中或中专)-2.043 0×(经常饮酒)-0.783 5×(偶尔吸烟)-1.068 2×(经常吸烟)-0.894 0×(确诊时间0.5~5年)-1.092 4×(确诊时间<0.5年)+1.335 2×(家庭地位不满意)+1.345 1×(婚姻不满意)-0.574 3×(不担心住院环境不适宜)。本研究构建的COX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9 8,模型预测特异度0.972 5,灵敏度0.940 7,准确度为0.954 9,阳性似然比为34.180 2,阴性似然比为0.060 9,诊断价值比为560.916 7,阳性预测值为0.976 9,阴性预测值为0.929 8,模型的区分度较高。在模型准确度评价上:当事件发生率在16%以下时,模型高估风险;当事件发生率在16%~40%时,模型低估风险;当事件发生率在40%~80%时,模型高估风险;当事件发生率在80%~100%时,模型低估风险;而在16%、40%、80%时候,模型预测和观察值完全一致,整体上看本模型构建的准确度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的净获益(NB)值较高,提示基于本模型预测结果开展临床决策产生的效果能给患者病情带来较好的获益值。结论 本次构建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的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新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的风险,从而指导临床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终避免或降低患者合并抑郁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是趋化因子家族CX3C的一种新型趋化因子,具有CX3C基序、跨膜区、黏液样结构域的特殊结构,它可趋化并激活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堆积,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也是导致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特征为慢性无排卵、胰岛素抵抗(IR)和雄激素过多引起的多样化的临床和生化表现。而家族性的无排卵和多囊卵巢提示PCOS存在遗传基础,且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易在一级亲属中发生[1]。许多研究者提示基因因素在PCOS病因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旧[2]。分子基因的研究认为P-COS是多基因遗传参与,包括环境因素的影响旧[3]。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当归、白芍、柴胡、枳壳、香附)联合芙蓉膏(芙蓉叶、牡蛎、炮山甲、皂角刺)外敷治疗,其中中药方剂水煎,1 d 1剂,早晚各1次;芙蓉膏药物共研为细末,以蜂蜜和白醋各半调糊,清洁皮肤后,将芙蓉膏制成1.5 cm×l.5 cm大小、0.3 cm厚敷贴乳房结节处,再用无菌纱块外敷,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每次6~8 h,于每次经期时外敷乳房结节处,连用5 d。对照组给予小金丸,2次/d,2支/次,口服。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痊愈18例,有效3例,无效28例,有效率为42.9%。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乳房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内服联合芙蓉膏外敷法可有效减轻乳腺增生患者的乳房疼痛,其效果优于小金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归甲疏通胶囊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选用健康未孕雌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缩宫素模型组,归甲疏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缩宫素注射液人工造成动情期,以提高子宫敏感性。实验时处死大鼠并取出子宫,置于不同浓度的归甲疏通胶囊混悬液中,观察各组离体子宫张力、收缩强度、频率和活动力。结果: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张力、强度、频率、活动力等指标,缩宫素模型对照组,归甲疏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归甲疏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与缩宫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归甲疏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张力、强度、频率、活动力等指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其中强度、频率、活动力用药各组用药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时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张力归甲疏通胶囊高、中剂量组,用药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时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宫素模型对照组和归甲疏通胶囊低剂量组,用药10分钟时与用药20分钟、30分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0分钟时与用药30分钟时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甲疏通胶囊可对抗缩宫素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且有一定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稳、便、廉、捷的方法来治疗产后身痛。方法运用口服中药,以趁痛散为主方加减,配合艾灸治疗。结果以趁痛散加减配合艾灸,治疗产后身痛患者1例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以口服中药趁痛散加减配合艾灸,治疗产后身痛患者,可以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王贵霞  潘文  王晓萍 《新中医》2013,(2):123-12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和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以闭经、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候群。PCOS发病率为5%~10%[1]。检索近10年中医治疗PCOS的文献,97%的文献认为补肾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2],说明运用补肾法治疗本病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内分泌环境的影响.方法:36例患者服用补肾化瘀中药,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内分泌性激素、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促黄体生成激素(LH)、BMI、服糖后2h胰岛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能够调节PCOS伴IR患者的内分泌紊乱状态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