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失眠“三神”辨证理论、技术与应用历时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中医在失眠心理治疗方面集理论、辨证、评估、治则治法、疗效验证和设备研发于一体的治疗体系。现总结凝练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临床实践、治疗原则、治疗技术、科研验证和设备研发等方面研究成果。介绍了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三神”元神、识神、欲神的内容,以及其在睡眠中的功能、病理阐述、基本病机。“三神”辨证方法为人格倾向辨证、失眠症状辨证和失眠情绪辨证;编制了“三神”辨证理论指导下的评估工具-失眠首诊结构化病历(WIIQ)和汪氏人格倾向量表(Wang''s Personality Trend Inventory,WPTI);“三神”辨证治疗失眠的原则为守神、调神和御神;治疗方法为TIP睡眠调控技术,TIP睡眠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低阻抗营造技术、睡眠认知导入技术、睡眠环境适应技术、睡眠外归因剥离技术、睡眠信心增强技术、睡眠体验技术、减停药物技术7个主要内容;主要操作流程包括:病史采集、相关检查、诊断、治疗。团队编制了基于失眠“三神”辨证治疗技术的信息模块;研发了多功能睡眠治疗仪;开发了失眠治疗APP,旨在更好地学习和推广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以及提供更方便、自主、智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催眠与气功的结合与创新。方法:从阐述催眠疗法产生和与气功疗法结合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分析了催眠和气功的相关性和各自的利弊。结果:催眠与气功结合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必然性,阐述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Low Resistance Thought Induction Psychotherapy,TIP)对二者结合的内容、特点、和互补性。结论: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将催眠与气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梳理抑郁症当代中医药研究团队的基本学术观点,总结中医药诊疗抑郁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核心作者H指数以及文献调查的方法,综合评价抑郁症中医药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核心人物和核心学术思想,筛选重要团队,通过梳理其学术观点来总结中医药诊疗抑郁症的主要学术思想。结果:共有7783位研究者发表了关于抑郁症的中医药论文4345篇,其中高产作者168位,形成9个具有鲜明学术思想的研究团队,其学术思想分别为疏肝、扶阳、益肾、宁心、治肺、调神、通督、刺俞、治神。结论:当代中医药从不同角度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4.
5.
立足于中医深层心理学,从元神、识神、欲神角度对失眠的机制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与解析.提出睡眠的原动力在于机体对于睡眠的生理需求,即元神的需求;失眠的核心机制在于自主意识对于睡眠的控制取代了生理需求的原动力地位,即“识神”取代了“元神”对机体的根本控制;治疗上提出了恢复睡眠生理需求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八段锦结合放松功训练(简称中医松静功)与常规肌肉放松训练对轻中度抑郁症情绪及自我倾注模式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中医松静功与常规肌肉放松训练,干预6周。评估工具为沉思反应量表(RRS)、自动思维量表(ATQ)、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心智游移频率问卷(MWF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贝克抑郁量表(BDI),在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测评,实验组共有23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完成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中医松静功组的抑郁、焦虑水平在干预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中医松静功组的沉思反应抑郁得分在干预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强迫及反思得分、心智游移频率量表得分较对照组表现出降低趋势,正念注意觉知得分实验组较对照组表现出提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中医松静功组的自动思维、沉思反应3个成分、心智游移频率6周后显著降低,正念注意觉知增加(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医心理TIP技术与西方CBT技术干预抑郁症疗效,观察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的抑郁症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接受TIP、CBT、电针+中药+TIP治疗,干预12周,随访1年。评估工具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贝克抑郁量表(BDI),在治疗前、治疗4、8、12周及随访1年时测评,每组脱落10例,共有195例患者完成试验。结果:随着治疗周期的增长,3组治疗有效率均在稳步提升。并且在第12周达到最高有效率。相对来看,综合疗法的治疗有效率最高为80. 8%,而TIP疗法,CBT疗法在第12周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72. 9%和72. 3%,但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 941,P=0. 051);随访1年时,C组复发率最高,32. 5%,显著高于A组(15%),B组(1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774,P=0. 034);结论:该部分研究显示A组与C组疗效相当,长期疗效优于C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