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活性成分筛选与靶点预测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黄芪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并进行信号通路分析,从而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结果 在TCMSP数据中搜索筛选得到20个相应黄芪化学成分,同时利用靶点预测技术共筛选出相关靶点121个。同时在疾病基因数据库检索得到10 962个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有关的已知靶点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中的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获取关键靶点8个。GO富集分析显示,黄芪可通过参与细胞能量代谢、血管内环境变化、神经活性配受体作用、激素活性等10个生物功能的PI3K/AK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MAPK/NF-κB等10条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抗心力衰竭的作用。结论 中药黄芪抗心力衰竭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蝉拟青霉对黄芪进行发酵处理,探究发酵后所得菌质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及其抗高尿酸血症活性。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NaNO2-Al(NO3)3比色法、酸碱滴定法对黄芪及黄芪发酵菌质中多糖、总黄酮、总酸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氧嗪酸钾盐诱导高尿酸血症(HUA)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菌质(150、300 mg·kg-1)组、黄芪(150、300 mg·kg-1)组及苯溴马隆(20 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分别对大鼠血清中的尿酸(UA)、肌酐(CRE)、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黄芪药材经蝉拟青霉双向发酵后,总多糖的含量显著升高,总黄酮的含量显著降低,总酸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UA、BUN、TC、TG、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及黄芪发酵菌质组大鼠血清中UA、BUN、TC、TG、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且菌质组效果明显优于黄芪组。结论:黄芪经蝉拟青霉发酵后有效成分含量发生较大变化,所得蝉拟青霉/黄芪双向发酵菌质具有良好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high content screening,HCS)对硫熏麦冬的肝毒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细胞为载体,分别设置阳性对照药(噻氯吡啶)、阴性对照药(阿司匹林)、麦冬提取物、硫熏麦冬提取物组,利用HCS技术测定并分析不同药物的细胞数目、DNA含量、谷胱甘肽(GSH)降低水平、活性氧(ROS)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与麦冬提取物组细胞相比,硫熏麦冬提取物组从50 mg/mL开始,GSH降低水平超过肝毒性的阈值;从12.5mg/mL开始,硫熏麦冬提取物组细胞MMP的改变也超过毒性阈值。结论麦冬硫熏后表现出潜在的肝毒性,由其对MMP的影响推测硫熏致肝毒性可能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芳  李洁  王喻淇  董凡  陶雨凡  王少平  张加余 《中草药》2021,52(13):3810-3817
目的定性分析隐绿原酸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给予隐绿原酸后,采集血液、尿液和粪便并进行样品处理,采用UHPLC-Q-TOF/MS法检测各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结果通过相应的色谱保留行为、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质谱裂解规律、文献报道以及对照品比对,最终分析鉴定了47个代谢产物。其主要体内代谢途径为水解反应、异构化反应、甲基化、氢化、葡萄糖醛酸化以及它们的复合反应。结论 UHPLC-Q-TOF/MS法能较全面地鉴定隐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隐绿原酸的药效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鉴定新绿原酸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灌胃给药后,收集正常组和给药组大鼠的血浆、尿液和粪便。以固相萃取法处理生物样品后,采用Waters HSS T3 UPLC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0.1%甲酸水溶液(B)-乙腈(A)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对生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最终根据所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色谱保留行为、质谱裂解规律、特征碎片离子、对照品比对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共分析鉴定了包括原型药物在内的43个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异构化反应、水解反应、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以及其复合反应。结论:应用UHPLC-Q-TOF MS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能较为全面地阐明新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并为进一步的药效学以及绿原酸类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洁  王喻淇  梅晓丹  刘子菡  宋帅  马涛  林峰  张加余 《中草药》2019,50(13):3029-3036,3043
目的应用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黄精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HSS T3(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和的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结果根据所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同时结合色谱保留行为、质谱裂解规律、特征碎片离子、对照品比对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共鉴定发酵前后黄精中的69个化学成分,包括57个甾体皂苷类成分、5个黄酮类成分、4个三萜皂苷类成分、2个生物碱类及1个有机酸类成分。其中,从发酵前黄精提取液中鉴定了62个化学成分,从发酵后黄精提取液中鉴定了18个化学成分。结论发酵对黄精中的化学成分影响很大,如成分异构化、原生苷种类以及含量减少、次生苷或苷元含量的增多等,可为黄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玫瑰枸杞发酵饮品发酵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对玫瑰枸杞发酵饮品发酵前和发酵后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发酵后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总量均增加;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的总量由发酵前的2,630.01μg/mL增加到发酵后的4,893.77μg/mL;水解氨基酸的总量由发酵前的2,928.47μg/mL增加到发酵后的9,739.37μg/mL,发酵后样品中的水解氨基酸总量约为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倍。结论:发酵可促使氨基酸的溶出与转化,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增加玫瑰枸杞发酵饮品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玫瑰花、玫瑰茄及枸杞子3者复合物提取液经肠膜明串株菌肠膜亚种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其复合物提取液及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及鉴定。结果:根据所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同时结合色谱保留行为、质谱裂解规律、特征碎片离子、对照品比对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共筛选鉴定了48个化学成分,包括39个有机酸、6个黄酮及3个花青素类成分。结论:玫瑰花、玫瑰茄及枸杞子3者复合物提取液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苷类成分可以转化为更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苷元类成分,可为其他发酵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9.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发酵前后黄精覆盆子饮品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处理后,采用Waters HSS T3 UPLC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和0.1%甲酸水溶液(A)与乙腈(B)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应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发酵前后黄精覆盆子饮品中的化学成分。结果:结合精确分子质量、多级质谱裂解信息、对照品比对以及文献报道,总共筛选鉴定了60个化合物。其中,甾体皂苷类成分有42个,三萜类成分有3个,黄酮类成分有9个,生物碱类成分有6个。结论:本研究为黄精覆盆子发酵饮品的微生物发酵工艺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