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6例;中药组予以疏肝和胃方及一般治疗措施,西药组予雷贝拉唑及一般治疗措施.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  相似文献   
2.
基于《黄帝内经》“清浊相干”理论,对脾胃病病机及半夏泻心汤对脾胃病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认为“清浊相干”是由于清浊二气混杂,所引起的阴阳逆乱、气机失衡的病理状态,可以用于阐释归纳脾胃病发病机制。基于“清浊相干”理论,可将脾胃病病机总结为脾胃气乱、营卫失和及寒热相争。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方剂,在治法上兼顾辛开苦降、通调营卫、寒热并调,可以通过调节气机升降、兼顾表里阴阳、兼施虚实补泻,从而达到调理脾胃病“清浊相干”病理状态的目的。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半夏泻心汤能够调节胃肠动力、恢复消化系统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并且具有在寒凉药物及温热药物并用的情况下发挥最大治疗效用的特点,与半夏泻心汤在“清浊相干”理论下发所挥的治疗作用相对应。深挖“清浊相干”理论内涵,并基于该理论探讨脾胃病病机及半夏泻心汤的治疗作用,能够进一步挖掘脾胃病与“清浊”理论的内在联系,为脾胃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及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今后开发利用野蔷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野蔷薇叶、青果皮、青果籽、红果皮、红果籽、茎、根皮总黄酮含量得出:根皮(137.2 mg·g-1)叶(43.22 mg·g-1)茎(36.05 mg·g-1)青果皮29.94 mg·g-1)红果皮(15.25 mg·g-1)红果籽(4.761 mg·g-1)青果籽(4.396 mg·g-1)。结论:野蔷薇中总黄酮含量丰富,尤其根皮中含量最高,潜在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4.
炎-癌转化指可控性炎症相关性疾病到肿瘤发生的过程,炎症微环境为肿瘤微环境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体内微环境失衡,诱导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并恶化,导致肿瘤的形成。铜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主要通过诱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介导炎-癌转化。本文通过探究铜代谢与炎-癌转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中医药干预铜代谢以延缓炎-癌转化的研究概况,阐明病机演变规律。炎-癌转化过程多与热、火、毒等病理因素相关,中药能与铜离子生成稳定络合物,通过影响活性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炎症介质的水平来介导核转录因子、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通路,进而干预炎-癌转化。  相似文献   
5.
6.
<正>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们用加味宁神煎治疗焦虑症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1例均为本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女30例、男11例,年龄20~65岁。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1]焦虑症诊断标准。包括惊恐发作与广泛性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大于等于14分。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其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均可应用.PICC有很多优点,但在穿刺送管以及日常维护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导管位置的改变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导管异位、导管滑人或脱出、导管漂移.文献报道导管位置的改变发生率在5%~31%[1].若导管头端异位于其他血管,极易导致静脉炎、回血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以及输液不畅而在治疗未完成时需拔除导管,从而导致留置时间缩短,有时甚至需重新置管,既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2].胸部透视检查虽无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但是一个具有社会效益的项目;在患者看来,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廉价的检查方法,从胸透中也能体现出技术优势、能力与水平等[3].本文总结1例PICC异位患者在胸透监测下进行调整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龚卓之  曹增  姚梦茜  孙梓宽  王倩影  刘涛 《中草药》2023,54(7):2187-2196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从铁死亡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和缓解期的异同发病机制,并筛选可能干预UC的天然药物,为UC的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 在GEO数据库中检索与UC相关并符合筛选条件的数据集,进行limma差异分析,分别获得UC活动期、UC缓解期的差异表达靶点。在FerrDb平台收集与铁死亡相关的靶点。构建铁死亡与UC差异表达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网络。通过R软件对与铁死亡相关的UC活动期和缓解期的靶点分别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CMap平台筛选干预不同时期UC的天然活性成分,并通过TCMSP找到天然活性成分所来源的中药。结果 GEO数据库筛选出GSE53306、GSE38713、GSE11223数据集,从UC活动期和缓解期样本分别筛选出差异表达靶点3985个和659个。将收集得到的388个铁死亡相关靶点分别与...  相似文献   
9.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胃肠疾病影响睡眠的总体病机概括,亦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伴失眠症状发生的中医理论依据,其内涵与胃食管反流病致失眠的西医学机制亦高度契合。本文通过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解,重新认识GERD及其相关失眠的发生机制,即脾胃失常的“胃不和”状态可发生GERD,GERD又可通过多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睡眠。根据其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在治疗此类GERD伴失眠时,当以调和脾胃为根本,包括补益脾胃使机体正气充足,能量有源,运行有序;消除壅滞胃腑之实邪,使邪散神自不扰;同时需配合疏肝和胃及心理疏导之法,使患者心情舒畅胃和卧安。当GERD致患者夜间喘息、咳嗽等不能平卧间接影响睡眠时,需顺肺降逆,和胃化痰,标本兼顾方能使人夜能安卧。此外,临床实际中仍需根据失眠症状灵活运用安神类药物,从多维度综合治疗,方能显出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