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台州市2018/2019年度社区老年人接种三价灭活流感疫苗(TIV)的保护效果(VE)。方法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招募接种和未接种TIV的≥60岁社区老年人随访6个月,观察流感样疾病(ILI)、因ILI就诊、因ILI或肺炎住院、因呼吸或循环系统疾病住院4种临床结局,计算TIV的VE。结果 TIV接种组、未接种组分别纳入研究对象1 048名、1 025名。接种TIV后1-3月预防4种临床结局的VE(95%CI)分别为-25.1(-80.4-13.2)%、-33.1(-99.2-11.1)%、35.8(-124.9-81.7)%和-12.6(-229.2-61.5)%;接种TIV后4-6月分别为25.5(-7.5-48.4)%、35.1(3.0-56.5)%、1.4(-249.1-72.1)%和-11.5(-240.9-63.5)%;接种TIV后1-6月分别为5.9(-24.2-28.7)%、11.6(-18.9-34.3)%、21.7(-99.2-69.2)%和-13.9(-155.5-49.2)%。结论台州市2018/2019年度社区老年人接种TIV对预防ILI病例发病、就诊和相关住院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倾向、负性事件对某职业学校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认知倾向问卷和负性事件调查表对118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组间差异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学生考试焦虑程度评分结果显示,有59.3%的学生处于高焦虑水平,31.4%的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9.3%的学生处于低焦虑水平。在不同焦虑水平的各组间进行比较,考试焦虑程度评分(F=185.55,P0.01)和悲观因子评分(F=3.3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成绩构成比和乐观因子评分无明显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考试不理想(t=4.80,P0.0,1)、生病(t=2.40,P0.05)、经济困难(t=2.11,P0.05)对学生考试焦虑程度评分有影响。结论:负性事件的发生、不良的认知倾向对职校学生考试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与头颈部肿瘤患者在调强放疗期间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NRS 2002和PG-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运用EORTC QLQ-C30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41例患者中食管肿瘤23例,头颈部肿瘤18例,放疗后体重丢失35例,占85.36%,其中丢失≥5%体重患者19例,占46.34%,体重丢失>10%患者2例,占4.88%,平均丢失体重3.6kg。41例患者中合并骨髓抑制31例、低蛋白血症15例,电解质紊乱24例。放疗后,41例患者在总健康水平及功能方面得分均低于放疗前(P<0.05),症状方面如疼痛、疲倦、食欲丧失等得分均高于放疗前(P<0.05)。总健康水平、躯体功能、疼痛和食欲丧失等方面与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气促和便秘与营养状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应重视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评估及干预,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疼痛、食欲等方面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小板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对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实验分为MSCs组、血小板+MSCs组及肿瘤细胞上清处理血小板+MSCs组(T-血小板+MSCs),分别收集3组培养24 h后的MSCs及培养上清(SGC-7901-CM及MSCs-CM);western blot检测其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CAF)标志蛋白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骨髓MSCs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CM及MSCs-CM共培养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建立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SGC-7901胃癌细胞系转移模型,观察体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SGC-7901-CM及MSCs-CM处理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4±1.71)%、(21.3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5和29.18,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α-SMA蛋白[分别为(0.79±0.08)、(0.90±0.06)]及Vimentin蛋白[分别为(0.88±0.01)、(0.96±0.0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SCs组[分别为(0.64±0.02)、(0.7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6和6.45,4.73和5.73,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40.3±27.7)个、(424.3±17.6)个]明显高于MSCs组[(220.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14和13.48,P均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及T-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分别为(4±2)个、(21±4)个]明显高于MSCs组[(0.33±0.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1和8.857,P均0.01)。结论血小板能促进骨髓MSCs迁移,并能增强骨髓MSCs体内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癫癎是脑部神经元反复异常过度或同步性活动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感觉、认知、心理等方面的改变,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1]。其患病率约为7‰,我国每年新发病的癫癎患者约80~90万,其中25%~30%转化为顽固性癫癎,抗癫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顽固性癫癎的发作,造成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2‐3]。外科手术治疗也只对少数顽固性癫癎有效,有的甚至加重癫癎发作,并且出于费用昂贵等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电刺激作为一种新的癫癎治疗手段为难治性癫癎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剩余稀释标本涂片细胞形态学复检在新生儿、婴幼儿末梢血预稀释模式三分群血常规检查中的可靠性。方法对新生儿、婴幼儿末梢血血常规检查标本以Sysmex-kx-21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模式进行检测,并对筛查的结果进行手工复检;对剩余稀释标本的手工复检以离心沉淀或静置沉淀的方式进行浓缩与涂片瑞氏染色,镜检至少观察200个白细胞,同时每例检查补充末梢血直接涂片1~2张瑞氏染色镜检作为细胞形态学复检比对的金标准。结果根据复检规则对仪器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真阳性率为4.6%,假阳性率为20.3%,真阴性率为74.0%,假阴性率为1.1%,复检率为24.9%,仪器法测定的敏感度为18.3%,特异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81.3%,阴性预测值为78.5%,准确性为78.6%;两种涂片方式复检结果一致(P>0.05)。结论基层单位末梢血预稀释模式三分群血常规检查简易形态复检能为新生儿、婴幼儿门诊保健和临床医疗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小板对胃癌间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GC-MSCs)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GC-MSCs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中分离血小板;体外分离培养人GC-MSCs并分为对照组和GC-MSCs+血小板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C-MSCs的细胞表型;成脂、成骨实验检测GC-MSCs的成脂、成骨能力;细胞计数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C-MS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将GC-MSCs与血小板或肿瘤细胞上清处理后的血小板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将SGC-7901与GC-MSCs的细胞培养上清和血小板处理后的GC-MSCs上清共培养,Transwell实验检测SGC-7901的迁移能力。结果 GC-MSCs+血小板组的成脂、成骨能力增强,且增殖能力(24 h,t=3.88,P0.05; 48 h,t=5.93,P0.05; 72 h,t=4.35,P0.05)和迁移能力(t=4.03,P0.05)也明显加强; SGC-7901上清处理血小板组与单独血小板组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SGC-7901与GC-MSCs上清或血小板处理后的GC-MSCs上清共培养后,其迁移能力增强(F=42.92,P0.05)。结论血小板可促进GC-MSCs增殖、迁移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并且可增强GC-MSCs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Bex1和NF-kBp65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Bex1和NF-kBp65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x1阳性表达率为48.3%(29/6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8.3%(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8,P<0.01),其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负相关(P <0.05);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kBp65阳性表达率63.3%(38/6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8,P<0.01),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TNM分期呈正相关(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ex1和NF-kBp65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2,P=0.01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Bex1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x1阳性表达率低和NF-kBp65阳性表达率高可能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起促进作用,且Bex1阴性表达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赛肤润与硫酸镁用于小儿甘露醇外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甘露醇外渗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外周静脉输注甘露醇时发生外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出现外渗后两组患儿均立即停止输液,原针头连接无菌注射器抽吸外渗药液。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每天3次,每次30 min;观察组采用赛肤润治疗,根据部位大小每次喷1滴或2滴赛肤润,涂抹均匀并按摩3~5 min,每隔4 h 1次,两组观察治疗时间均为72 h,72 h后无效者更改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肤润用于小儿甘露醇外渗的治疗效果优于硫酸镁,且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