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感发热患儿7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用小儿退热口服液,对照组30例静滴青霉素、病毒唑(高热时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巴米尔)。结果 治疗组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为91.18%,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为40%,总有效率为93.33%;24h内退热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具有退热快、效果稳定、疗效高的特点,无论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肺炎古称喘咳,《内经》云‘乳子喘息、肩息”,即是对肺炎的最早描述。祖国医学对小儿肺炎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且有较好疗效;西医在抢救危重肺炎方面有其见效快的优点,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则大大提  相似文献   
3.
一、病名: 結核性胸膜炎合并积液是現代医学的病名,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的悬飲就其含义与症状来看极为相似。金匱痰飲篇云“飲后水流胁下咳吐引痛調之悬飲”。后世医家徐忠可云“飲非痰,乃实有形之水也……所謂悬者;如物空悬,悬于膈上而不下也”。具体的說明悬飲之病就是飲邪潴留于胁下为患之病了。二、病机: 关于发病机理,內徑素问經脉别論中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調水道下  相似文献   
4.
胆道蛔虫症,是农村中常见的疾病。几年来,经西医明确诊断而转中医治疗者共14例,我们以中医辨证原则采用中药治疗收效尚称良好。资料分析及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儿童5例,农民8例,职工1例。居住本市者4例,农村者10例。14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标准是:心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x光十二指肠造影无蛔虫所见。本组病人中,疗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7天。  相似文献   
5.
<正> 杨××, 男,30岁,教师。住院号15369,住院日期1968年10月4日。病历摘要:患者脘腹痛已十余年,近三年加重。脘腹痛多在空腹及半夜时加重,得食则缓解,曾先后吐血三次,多次粪检皆潜血阳性。昨日下午三时突然上腹剧痛,随即全腹部疼痛难忍来本院急诊入院。检查:发  相似文献   
6.
介绍用自制中药止咳平喘膏穴位贴敷.并配合超短波照射,治疗小儿咳喘(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477例,治愈率36%、总有效率93.8%.观察表明,对迁延日久、痰多喘鸣、肺布罗音不易吸收者,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7.
《幼科条辨》是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儿科委员会,发动全省中医和西学中儿科工作者,在总结、整理临床经验,特别是继承发掘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该书不但广泛搜集了全省中医儿科临床经验,而且对已故中医儿科考前辈,如:蒯仰山、吴少槐、刘东升、鹿瑞芝、丁瑞麟、候汉忱等老中医的经验加以整理编于书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山东中医儿科经验的会萃。为什么名曰《幼科条辨》?这是因为该书继承和体现中医书籍条分缕析、突出主证、有常有变、知常达变的优良传统,发扬祖国医学强调辨证论治的特点,对每个病证的辨析,力求符合临床实际,有一辨一,有二辨二,实事求是,不套框子,一切从有利于临床实用出发。该书由张奇文担任主编,张吉人、靳祖鹤、毕可恩、郭治纲担任副主编,即将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现将该书中的部分样稿刊出,以广泛征求读者意见。读者来信请径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幼科条辨》编委会  相似文献   
8.
小儿上感是儿科常见病,而且容易引起其它疾病。1977年5月至10月我们在门诊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记录较全,并做了随访观察的160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63年12月至64年2月,仅经西医要求中医会诊的危重患儿即达60例之多。现仅将我们运用中医的辨证观点,对治疗60例患儿的结果,略予分析。临床资料分析本组患儿共计60例,皆系住院治疗。其中男43例,占71.6%;女17例,占28.3%。年龄在两周岁以下的52例(6个月以下的7例,7个月至一周岁的28例,13个月至二周岁的17例),二周岁至三岁的4例,4  相似文献   
10.
中医利尿逐水法是丰富多采,它根据病因之不同、属性之異常,結合体質之强弱及病势之輕重緩急而分別采用之。若应用得法能收到药到病除之效;否則,辨証不明,用药不当,不但妄費药石,貽誤病机,且有伤正之弊。本文结合四个病例簡要的討論一下中药利尿逐水法的辨証应用,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