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胃汤加味对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rgren's syndrome,pSS)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疲劳症状及免疫学指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给予益胃汤加味方,每日1剂,2次/d;对照组给予硫酸羟氯喹20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疲劳症状积分、疲劳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与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3. 712,P0. 05);治疗组中医疲劳积分与疲劳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IgG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类风湿因子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下降。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 75%(1/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49%(13/51)。结论:与硫酸羟氯喹相比,益胃汤加味方治疗pSS,可明显改善患者疲劳及总体症状,两者均可降低血清IgG,益胃汤加味方组疗效较硫酸羟氯喹更明显。两组药物对pSS患者RF水平均无明显影响。长期用药,益胃汤加味方治疗pSS较硫酸羟氯喹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及分析将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案,随机将患者分成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60例)以及应用加强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护理的研究组(60例),分别观察及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分,以及调查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投诉率情况.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明显的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优势(P<0.05);同时,两组间的投诉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期间,通过应用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的护理方式,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4(protein phosphatase 4,PP4)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JNK磷酸化中的作用.方法 TNF-α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免疫印迹检测JNK磷酸化水平和PP4表达水平,免疫沉淀结合磷酸酶活性测定法分析PP4活性变化.构建P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路氏润燥汤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眼干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予中药路氏润燥汤,对照组予硫酸羟氯喹,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眼干症状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泪液及免疫、炎性指标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眼干症状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眼干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墨试验、血清ANA、SSA、SSB、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氏润燥汤对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眼干症状改善明显,对泪液分泌、免疫及炎性指标改善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应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药敏试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旨在建屯一种MTT法抗肿瘤药敏试验的规范化流程.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与紫杉醇的敏感性,同时优化选择培养时间与MTT孵育时间.结果:在每孔PBMC为4.0×104(浓度为4.0×105/mL)、药物作用时间48h、MTT 20 μL作用6 h、单波长570 nm处测OD值时,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较高,试验效果较好.结论:规范化的MTT法体外抗肿瘤药敏试验为临床医生开展和实现个性化化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以全身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难治性、慢性非关节性风湿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方法众多,部分特色非药物疗法,如针刺、太极拳、八段锦等已显示出较为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明确的“身心同调”治疗优势和特点,201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中医优势病种。为了明确FMS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优势,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风湿专业、心理专业、针灸脑病专业及产业等近20名专家围绕“FMS临床诊疗难点和中西医优势”进行了研讨,就FMS早期诊断的难点和应对、常见非特异症状的改善与维持、优选镇痛疗法、中医基本病机和治疗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向等焦点问题形成以下建议。FMS目前面临早期正确诊断率低、患者参与度差、单纯西医治疗获益不理想这三重困境,为解决以上问题,该文建议以风湿科医师作为本病的主要诊断力量,提升患者在治疗决策中的参与程度,积极实施运动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多维的特点,在减轻疼痛、改善情绪、降低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起效,并倡导FMS治疗注重中西医并重和多学科联合治疗,旨在提高我国FMS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抗β_(1-42)淀粉样蛋白(Aβ_(1-42))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用合成的Aβ_(1-42)偶联血蓝蛋白(KLH)制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Aβ_(1-42)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的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从24个阳性孔中筛选出6株特异性好效价高的细胞株,命名B_(1~6),其中B_2、B_3、B_4、B_6属于IgG2a亚型,而B_1、B_5属于IgG2b亚型.测得相对亲和力B_6相似文献   
8.
焦娟  赵满仓  魏文青  刘晶  张艳  付瑶 《河北医药》2010,32(3):264-266
目的制备抗人载脂蛋白A5(ApoA5)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合成的人ApoA5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并对抗体的效价、特异性、亚类及位点进行了测定,建立了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了正常对照组(145例)和冠心病组(68例)血清中ApoA5的含量。结果获得了5个稳定分泌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且均为IgG2a型。腹水效价达到1.6×10^5。冠心病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和ApoA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poA5与HDL-C、ApoA1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和0.63,P〈0.05),与TC、TG、LDL-C、ApoB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63、和-0.59,P〈0.05)。结论ApoA5参与脂质代谢,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文青  刘晶  张艳  焦娟  付瑶  赵满仓 《河北医药》2010,32(21):2969-2971
目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加入低密度脂蛋白(LDL)建立细胞损伤模型,观察脂联素(APN)对模型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对照组、LDL损伤组、APN预处理组和APN干预组内皮细胞(EC)的形态改变,测定细胞活性,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和6-酮前列腺(6-keto-PGF1)的含量变化,测定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细胞对照组比较,LDL损伤组的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LDH释放明显增高,NO、NOS和6-keto-PGF1合成明显降低(P〈0.01);而APN预处理组和干预组能明显降低LDH释放,促进NO、NOS和6-keto-PGF1合成(P〈0.01)。结论 APN对E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拮抗LDL对EC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清热活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清热活血方和清热活血方联合甲氨蝶呤片(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2例湿热瘀阻证R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71例和中药+MTX组71例,中药组口服清热活血方每次200ml,每日2次;中药+ MTX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口服MTX,每次10mg,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0、4、12、24周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反应标准为疗效评价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DAS28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周后两组较治疗4周时的DAS28评分也出现明显下降(P<0.05).治疗12周中药+ MTX组ACR20、ACR50达标率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除C反应蛋白(CRP)、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SR)外,两组ACR反应标准中的各项指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提高(P<0.05或P<0.01);在CRP方面中药+MTX组起效较快,治疗4周后即开始下降(P<0.01);在ESR方面两组起效均较慢,治疗12周后才有所降低(P<0.01).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中药+ MTX组.结论 单独应用清热活血方可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风湿病情,较之联合MTX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早期建议联合应用MTX,以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