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取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A组)的全层胃壁进行HE、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常规组织病理学、炎性细胞、各型纤维和血管分布的变化,并用同期胃溃疡病人(B组)的全层胃壁作对照。结果两组胃黏膜层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分布无差异,但是B组胃黏膜层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多于A组。A组黏膜层可见散在的毛细血管,其横截面积却远小于B组;A组黏膜下层静脉壁厚薄不一,静脉壁的弹性纤维增多,弹性纤维的连续性较完整,部分静脉腔内有血栓机化或伴微血栓形成;两组黏膜下动静脉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胃壁各层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面积百分比的比较无差异。结论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主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胃黏膜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极少;胃黏膜和黏膜下血管不扩张,胃黏膜下静脉壁厚薄不一,部分表现为动脉化,部分静脉腔内有血栓机化;胃壁内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2.
获得足够的EB病毒壳抗原,建立ELISA方法用于鼻咽癌的诊断。方法:将 BALF4基因克隆进入 载体pUR29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EB病毒壳抗原与β-半乳糖苷酶的融合蛋白,并通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 交换柱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将纯化的蛋白用于 ELISA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的IgG/VCA和 IgA/VCA抗体,用带 有pUR291质粒的宿主菌裂解液吸收待检血清中的抗β-半乳糖苷酶抗体。结果:ELISA方法与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的 结果呈正相关(r=0.6236,P<0.001;r=0.9225,P<0.001)。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为阳性的血清,ELISA检测均为 阳性;IgG/VCA和IgA/VCA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免疫荧光方法的13倍和15倍。在40份免疫荧光检 测IgA/VCA阴性的血清中,ELISA检测有3例阳性,表明ELISA方法比免疫荧光方法更敏感。结论:在原核系统中 表达抗原,为ELISA方法在鼻咽癌的诊断和大规模血清学普查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口含干扰素片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效果。方法:检测了口含干扰素和常规治疗组RRI患儿在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sIL2R水平,并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结果:口含干扰素片治疗后患儿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水平和血清sIL2R水平显著降低,CD4、CD8、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经常规治疗的患儿仅CD4、CD4/CD8显著升高,CD3、CD8水平和血清sIL2R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CD4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差异显著,且口含干扰素片治疗后患儿CD3、CD4/CD8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患儿(P<0.001),而CD8、sIL2R水平则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结论:口含干扰素片治疗后患儿的细胞免疫状态优于常规治疗的患儿。  相似文献   
4.
将岩虫匀浆液经反相浓缩、凝胶过滤和亲和柱层析获得活性组分,在体外用MTS/PMS(氮兰四唑盐/吩嗪硫酸甲酯)方法筛选抗菌肽,再分别用MTS/PMS方法和ELISA—AFP(甲胎蛋白)方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AFP分泌及对正常大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岩虫抗菌肽为组成型碱性蛋白(MW8.1kDa,pI8.6),不同浓度抗菌肽对肝癌细胞增殖和AFP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大小与抗菌肽浓度呈正相关性;对正常成骨细胞未见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方  潘卫东  杨志军  史秀凤  马继民 《安徽医药》2015,36(11):1372-1374
目的 比较两种标本采集方法获取的ICU患者下呼吸道样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以确定何种方法可更准确简便地获取标本,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40例来自ICU的急危重症患者。对同一患者先以无创常规方法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密封,再以纤支镜(OlympusBF P40)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密封后同时送检。结果 经无创常规获取痰标本的痰培养阳性率为72.5%,经纤支镜获取BALF的培养阳性率为80.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培养结果符合率为72.5%(29/40),两种样本采集方法获取的样本中病原菌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658, P=0.000)。结论 无创常规标本采集方法仍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经济且较准确的获取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变化探讨补阳还五汤(芪龙祛瘀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19例,筛选气虚血瘀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4,西医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64,西医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维持治疗4周。临床上评价2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第10天及入院第4周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变化;并检测3个时间节点患者血清PCT及Hcy水平,统计临床不良反应与实验室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更高(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HPLC测定黔产钩藤不同部位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以钩藤碱、异钩藤碱为对照品,采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1%磷酸调pH=9)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进样量10µL。结果 钩藤碱与异钩藤碱分离良好,线性、重复性以及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钩藤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皮 > 茎 > 带钩茎枝 > 叶,而茎薄壁组织与木质部未检测到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结论 该含量测定结果为钩藤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9年1月至2002年5月我科采用自己总结的改良开颅法,清除急性颅内血肿1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男74例,女4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42岁。硬膜外、硬膜下血肿86例(额颞顶20例,额顶15例,颞顶41例,颞部5例,窦汇区1例,后颅窝4例),脑内血肿34例(额叶16例,颞叶9例,顶叶9例),昏迷88例,清醒—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01-09~2006-09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比较围手术期是否应用奥美拉唑和(或)麦滋林-S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病变程度的关系,以探讨PHG出血的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09~2006-09在我院肝胆外科行脾切除、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脾切除 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61例,其中资料完备、适宜统计分析的病例176例,男133例,女43例,年龄16~70(44.3±12.8)岁。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奥美拉唑和(或)麦滋林-S将患者归纳到4个组:A组40例,只进行常规治疗,未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单纯脾切除、脾切除加EVL或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病人132人,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脾脏的大小以及术后血小板的数量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关系;将其中符合要求的112人分为三组,A组56人:术后未用抗凝、祛凝药;B组33人:术后在血小板>300×109/L时用抗凝、祛凝药; C组23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祛凝药。比较三组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结果Logistic单因素分析提示门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与门静脉直径、脾脏的大小、脾脏的厚度、血清总胆红素以及术后血小板的数量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门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脾脏的大小和是否行抗凝祛凝治疗有关;A组、B组和C组门静脉系统发生血栓的人数分别为19人、9人和1人,发生率分别为33.9%、27.3%和4.3%,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A组和B组的差异无显著性(x2= 0.427,P=0.514),A组和C组的差异有显著性(x2=7.545.082,P=0.006),B组和C组的差异有显著性(x2=4.856,P=0.028)。结论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脾脏的大小和是否行抗凝祛凝治疗有关;早期、全身应用抗凝、祛凝药能有效的预防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