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颗粒剂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四逆散方证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乌灵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四逆散加味颗粒剂,2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症临床观察调查量表(SPIEGEL)、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PSQI、中医证侯疗效评分、SPIEGE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SQI改善总有效率87.5%,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85%,SPIEGEL总有效率95%,均高于对照组的65%、25%、42.5%。结论:四逆散加味颗粒治疗失眠效果优于乌灵胶囊,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文砚  冯学功  武晓磊 《河北中医》2022,(10):1620-1623
目的 观察四逆晕痛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经气不利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50例PCIV经气不利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四逆晕痛汤口服,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欧洲眩晕评估量表(EEV)评分、眩晕等级评定量表(DAR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6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3%(61/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EV、DA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LVA、RVA、BA V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A、RVA Vm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表现为四逆泻心汤方证的慢性胃炎患者,以四逆泻心汤颗粒进行干预,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表现为四逆泻心汤方证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四逆泻心汤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比较2组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疗效评分、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愈4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0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 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医症状改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2组治疗后Hp阳性率均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观察组治疗后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逆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进行观察分析,进而从临床、理化方面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1 d,入院第1天、第21天后抽取血浆测定SOD水平,同时进行NIHSS、MBI量表评定,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观察组脱落3例,纳入27例,对照组脱落5例,纳入25例。第1天2组患者SOD、NIHSS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1 d后,2组患者血浆SOD水平较第1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1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1天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同时能提高患者血浆SOD水平。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SOD水平明显升高,血浆SOD水平可从一定程度上作为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入我科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5人,B组25人。A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B组采用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愈17例,占68%;显效6例,占24%;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15例,占60%,显效8例,占32%,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治愈率高于B组,2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早期干预对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的频率、波幅进行观察分析,进而从神经电生理方面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每组30人,空白组对梗死侧进行10min脑电监测,针刺组在针刺得气后立即对梗死侧进行10min脑电监测,并记录脑电图监测结果,对梗死侧脑电图波幅、频率进行分析。结果:普通针刺组、电针组患者脑电频率较空白组增快,其中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比普通针刺组脑电频率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针刺组、电针组患者脑电波幅较空白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脑电波幅较普通针刺组波幅增加,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波幅、频率不同程度增加、增快,其中频率的变化更有意义,进而从神经电生理方面证实了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脑电图可作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客观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后血红蛋白(Hb)以其强大的毒性作用及其对脑组织的广泛损害正在日益受到重视。Hb是重要的过氧化剂和自由基的来源,对细胞产生特定的氧化毒性。抑制红细胞溶解或对抗Hb毒性,可以减轻脑水肿等脑损伤。出血性中风后瘀血形成痰水瘀热阻滞脑络,败坏脑髓,是瘀血化生毒邪——瘀毒的表现形式,这与脑出血后血红蛋白的毒性作用有相通之处。重视瘀毒在出血性中风发病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重要作用,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减轻瘀毒的作用,阻断瘀毒向痰毒热毒转化,可起到积极作用。通腑利水,清热凉血,是出血性中风清解瘀毒治疗的大法。清解瘀毒治法可能对脑出血后血红蛋白毒性作用有拮抗作用,从而产生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张文砚  武晓磊  简文佳 《河北中医》2023,(2):267-270+275
目的 观察黄帝内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后退出5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60例(后退出3例)予黄帝内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0%(49/5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44/5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F-MPQ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侧VA的V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双侧PI、RI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LVA的PI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