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段。然而置换后的膝关节运动学不同于自然膝关节运动学,常出现反向前移,是影响患者满意度提高的重要原因。内轴膝关节假体在设计上能更好地模拟自然膝关节的运动,为TKA假体提供了较好的选择。本文对内轴膝关节的基本特点和临床应用效果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经我们改良的差速贴壁法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低浓度血清的培养方法对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进行分离和原代纯化培养,探讨建立嗅粘膜嗅鞘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对差速贴壁后的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交替应用含10%胎牛血清和含2.5%胎牛血清、NT3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嗅粘膜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p75NTR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和纯度检测.结果 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形态多呈双极、三极,伴有细长的突起.p75NTR和GFAP染色均呈阳性反应,体外培养9 d时纯度可达83%.结论 差速贴壁法结合低浓度血清和NT3应用可以分离培养出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3.
付囡  樊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240-1242
目的研究孕妇被动免疫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5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由于各种原因未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孕妇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102例HBsAg阳性,并且分别在妊娠第28、32和36周注射2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孕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检出率、HBV宫内感染率,两组产妇分娩时的血清HBV-DNA、白细胞介素(IL)-6、IL-12、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血清HBsA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HBV的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的血清HBV-DNA、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血清IL-12、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被动免疫对HBV宫内感染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其机制与机体感染HBV引发的免疫缺陷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73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方式、是否使用横杆以及内固定取出时间对椎弓根螺钉断裂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2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9.9个月,大多(19/22)在取内固定物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发生率:爆裂型骨折患者(13/76)显著高于压缩型骨折(6/132)和骨折脱位型患者(3/65)(P〈0.01);椎间植骨组(1/25)和后外侧植骨组(7/110)显著低于未植骨组(7/70)(P〈O.05);未使用横杆组(8/49)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14/224)(P〈O.05);术后12个月以上取出内固定组(9/97)高于6~12个月取出内固定组(6/169)(P〈O.05)。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可能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植骨融合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杆、内置物取出过迟有关。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有效植骨融合、合理使用横杆以及及时取出内固定可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肝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感染科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9例。2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和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服用补肝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CD4~+、CD3~+、CD8~+以及CD4~+/CD8~+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蛋白肽以及Ⅳ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并比较2组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血清肝纤维化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肝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对抗肝纤维化,促进HBeAg、HBV-DNA转阴,其机制与补肝汤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瘦素和血浆脂多糖连接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研究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比两组的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病毒学应答效果、血清瘦素和血浆脂多糖连接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以及血清瘦素和血浆脂多糖连接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水平更低(P<0.05);经治疗,研究组的早期应答率、治疗结束时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相比,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更好,抗病毒效果更显著,这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更能有效降低血清瘦素和血浆脂多糖连接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差速贴壁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体外纯化培养人胚嗅鞘细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采用差速贴壁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的方法对人胚嗅球嗅鞘细胞进行原代纯化培养,探讨简单实用的嗅鞘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将差速贴壁后人胚嗅鞘细胞间隔48h用含100mL/L胎牛血清和含NT3的DF12培养液交替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嗅鞘细胞的生长变化,采用形态学和P7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及纯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胚嗅鞘细胞P75染色呈阳性反应,呈双极、三极细胞,细胞突起细长,并可形成细胞突起网络。在体外培养9d时可以获得95%的嗅鞘细胞,12d时为83%,且细胞状态良好。结论:差速贴壁法结合间断NT3应用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嗅鞘细胞纯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梁桂英  樊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3):703-70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25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治疗12个月,前6个月同时给予胸腺肽α11.6mg皮下注射,1周2次;B组仅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疗程12个月。2组均随访6个月,期间继续服用拉米夫定。结果A组与B组在HBV-DNA转阴方面疗效相近,但A组在HBeAg转阴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方面明显高于B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 w。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在治疗4 w末,治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分别为(4.2±1.6) ng/L、(197.5±21.7)ng/L、(34.9±4.9) ng/L和(15.7±2.8) ng/L,较对照组的【(6.3±2.2) ng/L、(164.1±18.6) ng/L、(53.6±6.6) ng/L和(28.6±4.2) ng/L】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红胆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分别为(39.8±7.6) U/L、(22.9±3.6) μmol/L和(1.2±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6±11.3) U/L、(30.5±3.9)μmol/L和(1.4±0.2),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益于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经我们改良的差速贴壁法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低浓度血清的培养方法对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进行分离和原代纯化培养,探讨建立嗅粘膜嗅鞘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对差速贴壁后的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交替应用含10%胎牛血清和含2.5%胎牛血清、NT3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嗅粘膜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p75^NTR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和纯度检测。结果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形态多呈双极、三极,伴有细长的突起。p75^NTR和GFAP染色均呈阳性反应,体外培养9d时纯度可达83%。结论差速贴壁法结合低浓度血清和NT3应用可以分离培养出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