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rhGM-CSF(100 μg/L)和rhIL-4(20 μg/L)的Cellgro培养,使其分化为DC。DC与100 mg/L天然的或氧化修饰的LDL孵育72 h后,采用透射电镜和尼罗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40,CD86,HLA-DR),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FITC-dextran检测DC吞噬功能,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h1/Th2 (IL-12/IL-2)细胞因子的浓度。 结果: ox-LDL可诱导DC形成泡沫细胞,而天然的LDL无此作用。经ox-LDL处理的DC吞噬作用明显弱于天然的LDL,而对T细胞增殖作用却明显强于天然的LDL;可明显上调CD80(72.4±9.6 vs 89.5±10.1, P<0.01), CD86(67.2±8.8 vs 80.2±11.6, P<0.01), HLA-DR(80.6±9.8 vs 86.6±10.8, P<0.01) 和CD1a(40.2±10.3 vs 60.2±9.3, P<0.01)的表达,明显促进DC细胞因子IL-12[(44.3±8.9)ng/L vs (65.1±10.4)ng/L, P<0.05]的分泌,但却降低IL-2[(43.6±7.8)ng/L vs (10.0±4.5)ng/L, P<0.01]。 结论: DC可通过摄取ox-LDL形成泡沫细胞,而后者与成熟DC的功能相似,说明DC可能是泡沫细胞新的来源,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病理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中的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的分布模式。方法:人主动脉标本15例主要取自尸检和外科手术,常规连续切片,分别行HE及S100/CD1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15例HE染色标本中,2例正常,13例人动脉血管可见内膜的增厚及泡沫细胞等AS早期病理表现。9例S100/CD1a染色阳性,阳性率为69.2%。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在病变的内膜和外膜,外膜的S100/CD1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滋养血管的周围。结论:在AS早期病变部位有血管树突状细胞的聚集,主要分布在病变血管的内膜和外膜,提示血管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AS早期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过科烨  卢忠明  梁春  邓华舟 《新中医》2023,55(5):155-158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湿热型面部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症状评分、皮肤生理指标(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数量、皮损程度、皮损肿痛、皮损颜色等皮损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角质层含水量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4.44%,低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疗效显著,能够...  相似文献   
4.
自从1987年美国开发出第一种调节血脂新药——洛伐他汀以来,国外已先后开发出一系列他汀类调脂药,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新上市的西伐他汀等等。有人将它的发现与青霉素相提并论,有的学者干脆提出“调脂的年代,他汀的革命”。正当大家对他汀类调脂药寄予厚望时,2001年8月,发生了使用西立伐他汀造成横纹肌溶解,导致52人死亡的事件。西立伐他汀(商品名拜斯亭)的生产厂家拜耳公司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取得一致后,主动将拜斯亭撤出了美国市场。这一来,使众多的医生和患者更加关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用,还是不用?人们感到很疑惑。为了让人们对他汀类药物有全面的认识,消除心中的疑问,我们特推出本期“专家评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例,探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获取相关文献资料,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顺应性和标签信息等方面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结果 除说明书适应证外,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超说明书适应证中都存在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例,探索中药注射剂的综合评价方法,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获取相关文献资料,从药学特性、质量等方面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药学综合评价.结果 在有效成分和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丹参多酚酸盐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质量方面的文献证据也较为丰富.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  相似文献   
7.
刘永  汤月霞  梁春  吴宗贵 《上海医学》2007,30(10):734-736,F0004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兔血管外膜损伤致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去除1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左侧颈总动脉的外膜,术后予高脂饮食,并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组以通心络(0.3 g·kg~(-1)·d~(-1))混悬液灌胃,对照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12周后取血及双侧颈总动脉标本,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检测动脉粥样斑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0表达。结果①两组实验前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12周后,通心络组的TC、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T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光学显微镜下,右侧动脉内膜增厚及脂质斑块情况轻于左侧。通心络组内膜增生相对较轻,斑块较小。通心络组动脉内膜面积(I)/中膜面积(M)为0.47±0.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0.09(P<0.01)。③通心络组CD40信号强度为0.17±0.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36±0.07(P<0.01)。结论去除外膜合并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心络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CD4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软脂酸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I(FITC-UEA-I)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和VEGFR2.分别以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 μmol/L)软脂酸溶液作用48 h,以及400μmol/L软脂酸溶液作用不同时间(0、12、24、36、48和60 h)后,CCK-8法观察EPCs增殖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400 μmol/L组及800 μmol/L软脂酸组均抑制了EPCs的增殖功能(P<0.05),在400μmol/L时最为显著;且400μmol/L软脂酸对EPCs增殖抑制作用随时问延长逐渐增强.48 h达到高峰(增殖抑制率为58.59%(P<0.05).结论 高浓度软脂酸体外能显著抑制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粘附功能的影响,揭示其除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人PBM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PBMs经oxLDL诱导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和β N 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比色法,检测单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及对HUVEC的粘附,以及普伐他汀的作用。结果普伐他汀在50μmol·L-1即可抑制oxLDL诱导的PBMs对HUVEC的粘附以及下调CD11b的表达(P<001),呈浓度依赖方式;甲羟戊酸可对抗此抑制作用。结论普伐他汀除调脂作用外,尚可抑制循环血单核 巨噬细胞至内皮粘附聚集,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普伐他汀抑制胆固醇前体物质甲羟戊酸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介入治疗后的表达。方法 :1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 (对照组 )及 5 1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患者组 )入选 ;术后常规查肌钙蛋白I(cTnI) ,分别采取术前 ,术后第 1、第 3及第 5天的外周血 ,Elisa试剂盒测定MMP 2、MMP 9的水平。结果 :5 1例患者中共有 2 1例患者cTnI增高 ,平均 (0 .6 8± 0 .2 3) μg/L ;术前两组的MMP水平无明显差异 ;cTnI阳性者的MMP 9在术后第 1天明显高于阴性者及对照组〔(198± 5 8.5 )∶(14 4± 4 8.3)、(132± 4 6 .7) μg/L ,均 P <0 .0 5〕 ,并在术后第 3天、第 5天保持较高水平 ;MMP 2仅在术后第 1天增高 ,第 3天、第 5天恢复正常。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微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这种心肌微损伤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血清MMP水平的增高 ,可能是此类患者临床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