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痤疮饮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脂分泌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观察中药“痤疮饮”(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丹参、生地、黄柏等组成 )对寻常痤疮患者的疗效及探讨其对皮脂分泌率 (SER)的影响。对 6 0例寻常痤疮患者服用痤疮饮 4周 ,采用Samuelson九度分级法评定其治疗前后的病情情况 ,用改良的周氏直接称重法检测患者的SER。结果显示 ,痤疮患者治疗前的病情级别为 6 .2 3± 1.79,治疗后的病情级别为 3.89± 2 .2 7(P <0 .0 1)。皮脂分泌率治疗前为 1.5 4± 0 .2 6 μg/cm2 ·min,治疗后为 0 .98± 0 .0 8μg/cm2 ·min(P <0 .0 1)。说明痤疮饮临床上不仅治疗痤疮有效 ,而且能明显地降低痤疮患者的皮脂分泌率。  相似文献   
2.
含砷中药如雄黄、砒霜等具有蚀疮祛腐、杀虫解毒等功效。含砷中药组成的方剂有三品一条枪、白降丹、青金散、二味拔毒散等,均为外科、皮肤科传统常用外用药物。由于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临床应用日受冷落。近年来,随着对微量元素研究的深入,人们愈来愈注意到含砷中药的应用价值,在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雄黄、砒霜等在皮肤科的应用等有关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祛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60例银屑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每天口服祛银汤中药制剂,治疗组同时辅以NB-UVB照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另同期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对象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选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性指数(PASI)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PASI评分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的降低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祛银汤联合NB-UVB治疗银屑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减轻各种不良反应,同时还能下调血清中异常升高的OPN及VEGF水平,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局部外用华龙生发液治疗脂溢性脱发和斑秃149例,同时外用绿云生发酊作为对照。结果脂溢性脱发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39.08%和1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4.25%和70.84%,30d内起效者分别为77例(93.90%)和24例(70.59%)。斑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1.61%和19.50%,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87.80%,21d内起效者分别为44例(73.23%)和16例(44.44%)。  相似文献   
5.
五妙水仙膏系从祖国医学宝库中发掘创新的外用药 ,自 1984年以来 ,我们用该药治疗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化脓性肉芽肿、小血管瘤、毛囊炎、寻常疣、皮脂腺痔等十几种皮外科疾病 ,取得显著效果。1 使用方法五妙水仙膏呈黑色膏状。根据病种不同及病变大小 ,常采用如下三法。1 1 点药法 用探针或竹签等蘸药直接点于病变部位 ,待药膏近干燥时 ,用消毒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将药膏擦除 ,必要时重复点药数次。多数情况下 ,病变组织与正常皮肤间出现分界线 ,病变组织萎缩、干燥 ,并形成硬壳样黑色痂皮为终止点药的主要标志。1 2 涂药法 又分…  相似文献   
6.
清热利湿法治疗皮肤病湿热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病中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如湿疹、带状疱疹等多可辨证为湿热证,现代医学常用抗组胺类、皮质类固醇类、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高;而传统医学采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常获得较好疗效。本研究采用清利饮作为研究清热利湿法的突破口,进一步验证了其临床疗效,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扩充了传统的皮肤病湿热证的范围,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1临床研究1.1一般资料共观察196例皮肤病湿热证患者,其中急性湿疹121例,带状疱疹75例,每个病种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的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7.
清热利湿饮治疗掌跖脓疱病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跖脓疱病(PPP)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掌跖,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深在无菌性脓疱,伴角化、脱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骨桥蛋白(OPN)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中药熏蒸及NB-UVB照射治疗)及对照组(单纯给予NB-UVB照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OPN及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并且以治疗组的下降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熏蒸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协同疗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根据湿疹发病及症侯的特点,运用脏腑辨证将其分为肝胆湿热、湿热蕴睥,肾虚血燥、心火亢盛、风热袭肺五型,应用中医内、外治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扁平疣的形成是在气血失和、肌表不固的基础上外邪侵袭所致,在外为热毒兼风湿之邪瘀滞经络,在内为肝失疏泄,筋气外发;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兼凉血活血、除湿散结,重视疏风散邪、益气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