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声刀和高频电刀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将1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采取超声刀混合痔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电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重点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肛周切缘水肿程度、术后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以及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远期并发症(迟发性出血、肛管狭窄、肛门失禁)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方面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50、33.46、5.25、χ2分别=16.99、8.32、4.11,P均<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程度、尿潴留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94、4.65,t=12.58,P均<0.05),在迟发性出血、肛管狭窄和肛门失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65、2.80、1.39,P均>0.05)。结论超声刀混合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而且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也少于传统高频电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外前哨淋巴结(SLN)定位法各自的检出率、准确性和特异性并分析淋巴结隐匿转移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6例结直肠癌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检测,体外和体内法分别为40例和46例.所有获得的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均给予连续切片及以CK20为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检出率、特异性、准确性、假阴性率及病理分期提高率。结果体外组和体内组在肿瘤大小、位置、分期及分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0.59、0.97、0.67、0.76,P均〉0.05)。体外组和体内组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分别为2.62±1.95和2.33±0.91.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89.13%,准确性分别为90.00%和85.71%。假阴性率分别为10.00%和14.2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X2分别=1.13、1.82、0.63,P均〉0.05)。两组患者病理分期提高率分别为15.38%和2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P〉0.05),全组病例总体分期提高率为18.18%。结论体外法和体内法具有相似的的栓出率和准确性,但体外法简单易行,可减少手术时间;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发现隐匿转移从而提高部分患者的病理分期,最终使患者从综合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与Fascin-1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石蜡标本258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并比较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中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EGFR的关系,以及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为38.0%(98/258),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阳性率0.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01,P<0.01)。(2)女性、结肠及低分化的结直肠癌患者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男性、直肠及高-中分化患者(χ2=4.256、20.085、8.471,P值均<0.05)。(3)在EGFR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率(42.9%,91/212)较EGFR阴性病例(15.2%,7/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8, 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19,P<0.01)。(4)194例获得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2%(142/19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5.5%(127/194)。其中EGFR和Fascin-1均阳性患者的5年平均总生存期及5年总生存率(47.8个月、64.7%)低于非均阳性患者(54.4个月、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9, 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EGFR与Fascin-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同时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钙调蛋白1(CALM1)基因表达改变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收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组织标本,检测结直肠癌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组织CALM1基因表达及EGFR突变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CALM1基因表达水平及EGFR突变情况。术后随访3年,观察患者生存情况,运用Kaplan-Meier法对CALM1不同表达水平患者及EGFR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CALM1基因表达水平及EGFR突变型占比均高于切缘正常组织(t=28.09,χ2=17.36,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期、低分化程度患者CALM1基因高表达、EGFR突变型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A~B期、高/中分化程度患者(χ2分别=11.79、7.70;7.96、6.18;7.30、8.24,P均<0.05);CALM1基因高表达和EGFR突变型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CALM1基因低表达和EGF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每组18只,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行胰胆管逆行性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分别于造模后3、6和12 h处死大鼠,观察两组大鼠死亡率、腹水量;取血清,检测血清淀粉酶变化;取胰腺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胰腺组织出血,腺泡细胞坏死,符合SAP的病理变化,造模成功;模型组各个时间点腹水量、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清淀粉酶含量均显著性高于S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可成熟的运用于SAP大鼠模型的制作中,且相对于其他方法具有创伤小、造模时间短、操作简单、不易胰漏等优点,造模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符合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和PI双标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DHA对其凋亡的影响;并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色下胰腺癌细胞SW-1990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DHA对胰腺癌细胞SW-1990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DHA在体外可以明显的抑制SW-1990的增殖,并且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DHA在体外能明显诱导SW-1990细胞的凋亡;DHA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中hTERT mRNA的表达,并且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DHA在体外抑制胰人腺癌细胞SW-1990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n=6):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轻型急性胰腺炎组(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SAP+地塞米松组和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O)。造模成功后3h、6h和12h分批处死各组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鼠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相比,SAP组、MAP组和SAP+地塞米松组在各个时间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造模成功。与MAP组及SAP+地塞米松组相比,各个时间点SAP组的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血清IL-17、IL-23和AP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6,P0.01;r=0.855,P0.01)。结论 IL-17、IL-23的表达水平能较准确地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对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的气囊扩张和药物治疗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柯美云  林杜章 《内镜》1990,7(1):2-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儿散对厌食症模型幼鼠循环血中Ghrelin(生长激素释放肽)和Obestatin(血浆肥胖抑制素)以及体重和进食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5~40天龄SPF级SD大鼠幼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健胃消食片对照组和健儿散干预组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江中健胃消食片混悬液和健儿散溶液灌胃。观察记录每只幼鼠的体重和进食量,2周后采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循环血中Ghrelin和Obestatin的浓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健儿散干预组中的幼鼠厌食症状逐渐改善,即进食量增加(P0.05),体重增加(P0.05);健儿散干预组循环血液中的Ghrelin水平较之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健儿散干预组循环血液中的Obestatin水平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儿散能改善小儿厌食症症状,其机理之一可能是增加了Ghrelin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