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l( Glucagon-like peptide-I,GLP-l)对Goto-Kakizaki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并讨探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贴壁法取8周龄GK鼠BMSCs,逆转录PCR法验证BMSCs表达GLP-1受体,MTT法筛选GLP-1对GK鼠BMSCs的最佳刺激浓度,选取该浓度干预GK鼠BMSCs,观察其成骨分化相关指标:第7 d、14 d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第14d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ALP、RUNX2、OCN、Smad1、β-catenin、OPG和 RANKL的表达。结果 1. GK鼠BMSCs中存在GLP-1受体;2. 20 nmol/L的GLP-1对细胞刺激作用最佳;3.成骨诱导后ALP 活性升高。成骨诱导7 d,诱导组和GLP-1干预组的ALP活性相对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0. 05);成骨诱导14 d,诱导组和 GLP-1干预组的ALP活性进一步升高(与自身7d时相比,P <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 <0. 05); GLP-1干预组ALP活性在第 7d时稍高于诱导组(P >0. 05),第14d时明显高于诱导组(P <0. 05) ;4.与正常成骨诱导组相比,GLP-1干预组ALP和RUNX 2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 <0.5),OCN的表达量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GLP-1干预组表达Smad1减少(P > 0. 05),β-catenin 明显增多(P <0.05)。GLP-1干预组表达 OPG增加(P >0.05),RANKL 减少(P <0. 05),OPG/RANKL 升高(P <0.05)。结论 1. GK鼠BMSCs上存在GLP-1受体;2. GLP-1可促进GK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调节Wnt通路部分基因的表达及OPG/RANK/RANKL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型猪冠状动脉慢性进行性心肌缺血模型,动态评估血管进行性狭窄至闭塞过程中左心室(LV)整体功能、心室重构、心肌灌注和存活性的变化特点。方法:中华小型猪8头(雄性5头,雌性3头;10月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1对角支分叉处以下1 cm处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4...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增速,腰椎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手术方式繁多,这种杂而多的治疗方式标志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但同时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如何对腰椎疾病及其术后康复的程度进行评估,医生与患者对建立腰椎疾病术前检查及术后康复标准的量化指标有了迫切需求。现有研究表明,腰椎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 COR)的测定和人体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检查在腰椎疾病治疗中能够在评价临床疗效时减少误差,应用价值较高。综述腰椎COR与腰椎病症的关系、腰椎COR及其sEMG联合指标对临床手术及术后康复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露汤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活力、凋亡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将人肺癌A549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加入白露汤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空白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法测定人肺腺癌A549凋亡细胞Bax、Bcl-2、C-caspase、HIF-1α及β-actin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露汤各给药组的A549细胞活力在24、48、72 h均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作用24、48、72 h后,白露汤各给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白露汤作用后,可使人肺腺癌A549细胞其发生早期凋亡(P0.05)。结论:白露汤可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延缓细胞周期进程,这可能与下调GLUT1、HK2、PKM2、LDH-A、HIF-1α和β-actin等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菟丝子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 Lam.的成熟种子,为温补肾阳的要药,前期研究表明,由菟丝子组成的补肾复方在抑制骨量丢失,改善骨密度方面有明显疗效。 目的:探讨菟丝子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 D3)含量、小肠钙结合蛋白(CaBp-D9K)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72只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6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维生素 D3组和菟丝子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假手术组仅行假手术,其余5组分别行卵巢切除,1周后分别灌胃给予维生素D3 (2 mg/kg)以及小、中、大剂量菟丝子黄酮连续给药3个月。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出肾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25(OH)2 D3含量。之后处死动物,取出股骨,测定骨密度;取出第2腰椎,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测定腰椎和肾脏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表达。取出小肠,采用RT-PCR测定小肠CaBp-D9K 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 1,25(OH)2 D3、腰椎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小肠CaBp-D9K mRNA表达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菟丝子黄酮中、大剂量组和维生素D3组均可使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OH)2 D3、腰椎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小肠CaBp-D9K mRNA表达增加。菟丝子黄酮能够显著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OH)2 D3、腰椎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小肠CaBp-D9K mRNA表达,促进肠钙吸收与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和内皮抑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0例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和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及内皮抑素的蛋白含量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内异症组血清和腹腔液中Ang-2、ENS含量及Ang-2/ENS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盆腹腔的血管生成活性可能强于远处组织和器官,利于逆流入腹腔的子宫内膜碎片的种植。2.内异症的血管生成取决于多种因子间的相互协调,当血管生成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正性血管调节因子Ang-2在总体上处于主导地位时,就启动了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定位思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认为癌症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无传染性的疾病,具有生长快、边界不清、杂有脓血、容易转移等特点,是一种难以治愈且预后不良的疑难重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物质负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癌症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癌症在医学界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医以其辨证论治独特的治疗思路,具有特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特有的优势。为了指导中药的科学合理应用,评价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及其整体优势,文章对有关于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定位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肥胖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胃旁路术是近年来减肥手术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成功减肥后,骨代谢指标以及骨质量的变化正日益受到重视。术后患者体内钙、维生素D的缺乏引发了PTH升高与BMD下降,PTH升高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生成尤其是骨吸收活跃,严重者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胃旁路术后患者体内脂肪组织减少,导致瘦素产生减少、脂联素产生增加,进而引起骨密度下降。术后补充一定量钙及维生素D可部分纠正二者的缺乏,但具体剂量尚不清楚。定期检测患者体内PTH、Ca、Vit D、骨转换指标、监测骨密度变化等有利于了解胃旁路术对骨代谢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肌松监测是指导全麻术后拔管的常用指标之一,具有更准确把握拔管时机,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等优势[1]。全麻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是成功拔管的关键。由于全身骨骼肌对肌松药的敏感性不同,临床上监测肌张力常用拇内收肌,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呼吸肌的张力。膈肌作为最重要的呼吸肌,其承担着60%~80%的呼吸肌做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由不同腰椎节段和集成胸椎、骨盆构成的躯干细化模型,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与健康人群在3种日常活动下的运动学差异,并与采用全腰节段的躯干简略模型作对比,探讨进行LDH患者运动学分析时采用躯干细化模型的必要性。方法使用NDI运动捕捉系统采集15名健康男性和7名男性LDH患者在水平行走、躯干前屈、对侧拾物中各节段的运动角度,分别通过两种模型比较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运动学差异。结果水平行走过程中,LDH患者胸椎节段和骨盆旋转增加,全腰节段运动角度无明显变化,但L4~5节段旋转角度显著减小;躯干前屈过程中,LDH患者所有腰椎节段屈伸角度都不同程度地减小,L3~4节段屈伸角度与健康人群差异性较大;对侧拾物过程中矢状面上的表现与躯干前屈类似,但LDH患者L3~4节段和L4~5节段侧弯角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结论 LDH患者在日常活动中主要限制了损伤腰椎节段的运动。在某些运动中,只有躯干细化模型才能发现损伤腰椎节段的异常运动。因此,在进行LDH患者运动学分析时,有必要将腰椎细分成5个独立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