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模.5天后取肝组织制作电镜切片并观察。结果:橄榄解酒饮组的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恢复,没有肿大及功能下降。肝细胞分泌产生蛋白质的能力及核酸代谢明显优于模型组,脂滴情况明显减轻,以大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橄榄解酒饮能明显保护肝细胞线粒体,促进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功能,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柴胡汤对胆汁淤积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亚丽  常瑞  朱平生 《河南中医》2008,28(11):46-47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对胆汁淤积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复制大鼠胆汁淤积模型,观测大鼠肝功能变化及大柴胡汤干预的作用.结果:大柴胡汤组TBil、TBA含量及ALP活性均降低.结论:大柴胡汤能够改善胆汁淤积大鼠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娜  卜平  朱平生  龙爱华 《江苏中医药》2008,40(11):113-115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与大柴胡汤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肝外胆管结扎方法制备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分别观测实验性大鼠肝肾功能变化.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纤维化程度及三种药物干预的作用.结果:茵陈蒿汤组血清ALB含量、LDH活性增加;三组药物均能使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TBil、TBA含量及ALP活性降低,其中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苓散能使TBA含量和GGT活性显著降低.结论: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芩散能够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抑制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形成,又以茵陈蒿汤综合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养肝化瘀利湿法有效干预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胆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一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经口灌胃分别给予荣肝化瘀解毒汤和小柴胡汤,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药4周后杀鼠取材,观测内容包括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观测IV型胶原(ColIV)、层粘蛋白(LM)和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1)荣肝化瘀解毒汤显著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P<0·05),降低肝组织Hyp含量(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评定结果显示,荣肝化瘀解毒汤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而小柴胡汤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2)模型组大鼠BECs增殖非常显著,肝实质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其肝组织PCNA阳性BECs数显著增多(P<0·001),荣肝化瘀解毒汤组大鼠肝组织PCNA阳性BECs数显著减少(P<0·05),小柴胡汤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3)模型组大鼠增生胆管周围的LM表达显著增加,肝窦壁ColⅣ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但强烈表达于增殖的BECs周围的基底膜上;图象分析显示荣肝化瘀解毒汤显著减少LM和ColIV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在胆管结扎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荣肝化瘀解毒汤抑制胆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增殖的胆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是其有效干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3例105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少。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安全、经济、简单、并发症少,在基层医院可以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40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观察组,做常规角膜刮片检查,并进行角膜溃疡清创术,同时联合那他霉素进行治疗;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的40例(40眼)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角膜清创术联合氟康唑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实施角膜清创术,并与那他霉素联合进行治疗,可使患者获得确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55.0%);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功能(50.0±9.5)%、Barthel评分(86.3±6.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3±8.3)%、(61.8±8.6)分;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0%、心源性死亡率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0%、7.0%。观察组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观察组患者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肝损伤模型大鼠传统生物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潜在生物标志物谷氨酸脱氢酶(GLDH),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精氨酸酶1(Arg1)的变化来判断GLDH,PNP,α-GST,Arg1是否可以作为检测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给予模型组灌胃1 250 mg·kg-1APAP溶液复制药物性肝损伤的模型,在给予APAP后3,6,12,24 h,每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清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及肝组织匀浆GLDH,PNP,α-GST,Arg1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的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P 0. 01),表明APAP致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的GLDH,PNP,α-GST,Arg1水平比ALT,AST水平升高时间早,幅度大。结论:GLDH,PNP,α-GST,Arg1较传统肝功能检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可以作为早期检测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刘老师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强调重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床常用"四君子汤"补后天之本。若疾病较重者,与他方相合,攻补兼施,祛邪同时不忘顾护脾胃;若疾病较轻者,用四君子稍作加减,从脾胃论治,脾胃和则阴阳自调,正气充足,抗邪外达,疾病自愈。又疾病虽同,其症有别;其症相似,病机各异;人的体质又是千差万别,故中医治病要严格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谨守病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析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要略·辨痉湿 日曷病脉证治第四》中论述痉病之最详细者为第 7条 (依照李克光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 ,该条原文为 :“病者身热足寒 ,颈项强急 ,恶寒 ,时头热 ,面赤 ,目赤 ,独头动摇 ,卒口噤 ,背反张者 ,痉病也。若发其汗者 ,寒湿相得 ,其表益虚 ,即恶寒甚。发其汗已 ,其脉如蛇。”第 8条接着论述如下 :“暴腹胀大者 ,为欲解 ;脉如故 ,反伏弦者 ,痉。”对于这两条原文的理解 ,目前有多种观点。其关键在于“其脉如蛇”和“暴腹胀大者 ,为欲解”两句。“其脉如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脉象 ?多数医家从脉“曲如蛇行”来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