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neuralgia,GPN)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 ,评估微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MVD)的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探讨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2 0 0 0年 12月到2 0 0 3年 10月间 ,16例GPN患者接受了MVD ,无一例行神经根切断术。患者全部进行了电话或信件随访。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 ,1例患者为不典型GPN ,术后疼痛减轻。 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 ,1例患者出现偶发干咳。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 14 .1± 6 .3月 ,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 MVD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尤其适用于典型的GPN患者。  相似文献   
2.
自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社会现象,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何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是摆在医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面前较为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宝山区1999年的自杀人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降低自杀率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5岁以上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2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以及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晚50100mg)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随访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42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73.6%;观察组显效67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对照组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0.4%,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4.2%,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为15.1%;观察组死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8%,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7%,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为8.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高危人群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治疗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40例为实验组,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以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不吻合kite皮瓣桡神经。所有患者均记录指腹感觉恢复功能和术后皮瓣周围外观及有无神经瘤形成。结果 1实验组seddon感觉评定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拇指皮瓣外观良好,功能满意,色泽与周围肤色相近。3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瘤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强拇指指腹感觉,降低患者伤残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作为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等颅神经疾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我们总结一组65岁以上老年TN患者的诊治经验,对其应用MVD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与衰弱的关系。方法对501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调查与评估。结果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及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56.5%、31.3%;不同睡眠质量的老年住院病人在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QI 7个因子的得分和总分均与Tilburg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住院病人的睡眠障碍和衰弱发生率均较高,应从多个维度进行睡眠障碍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从而提高老年病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15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头部3D-CT薄层连续平扫,并将影像资料导入SteahhStation Tria Plus手术导航系统,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确认患侧卵圆孔作为靶点,在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并行电生理测试,再次确认靶点的位置无误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患者原有的面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67±0.47,术后VAS评分为0.22±0.57,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的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颞叶癫癎手术后的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儿童和青少年颞叶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26例,扩大前颞叶切除术2例,前颞叶切除术+软化灶切除术2例,颞后顶下致癎灶切除术1例。评估术后癫癎发作改善情况及认知、生活质量等。结果术后随访5年以上,其中癫癎发作消失、达到EngelⅠ级26例,EngelⅡ级1例,EngelⅢ级2例,EngelⅣ级2例。术后病理示:海马组织硬化13例,皮质发育异常伴胶质增生9例,皮质发育异常伴海马组织硬化6例,神经元胶质肿瘤2例,继发性瘢痕脑回形成1例。术后并发症多数可恢复。结论儿童和青少年颞叶癫癎术后长期疗效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3例经MVD治疗的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疗效、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并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D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经MVD治疗后痊愈359例(75.9%),缓解86例(18.2%),无效28例(5.9%),总有效率达94.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面神经受压程度和术中异常肌反应(AMR)检测消失情况对病人的远期疗效有显著影响(P〈0.01)。随访期间复发11例,行再次手术5例。面瘫、耳鸣和脑脊液漏等术后并发症均在随访期间恢复,部分听力下降病人无改善。结论MVD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在明确解除责任血管压迫的前提下,术中面神经可见有压迹和术中AMR消失的病人,MVD的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实施专项整治前后北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整治效果,为合理用药与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实施专项整治前(2010年5月-2011年4月)、整治后(2011年5月-2012年4月)北京地区65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购药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整治后注射剂减少了19个规格,口服剂增加了12个规格。15类抗菌药物中购入金额有14类下降,唯唑酮类上升62.84%。整治前后用药集中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合计用药频度(DDDs)比例均在90%以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DDDs比例在52%以上;其中头孢呋辛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DDDs比例在35%以上,占全部抗菌药物DDDs比例在18%以上。整治后口服剂、注射剂金额分别下降26.25%、27.18%,DDDs分别下降22.89%、3.44%,日均费用(DDC)分别下降4.35%、24.53%。整治前后各级抗菌药物DDDs、金额比例变化不大,非限制级DDDs比例都在72%以上。整治后国家基本药物金额、DDDs分别下降了27.79%、22.24%,比例分别在27%、64%左右;DDC下降7.08%。整治前后二级医院DDDs比例均在63%以上,金额比例均在90%以上;整治后一、二级医院金额分别下降了21.16%、27.42%。整治前后各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DDDs、金额比例略有下降,唯第2代头孢菌素上升;整治后合计金额、DDDs、DDC分别下降26.76%、25.33%、1.95%,唯头霉素类抗生素DDDs上升了29.04%。结论:整治措施得力,效果显著,临床用药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