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区和血清IL-6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IL-6在脑缺血区和血清的表达及电针对其表达的调节。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电针相应组大鼠,再利用免疫组化SP法、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脑缺血及电针对IL-6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IL-6免疫阳性细胞在脑缺血区表达增加,3d达高峰,平均细胞数为(28.15±6.08)个/0.375mm2;血清IL-6水平也升高,1d达高峰,浓度为(103.79±13.65)pg/ml。电针可明显提高IL-6的表达。缺血 电针组与缺血组比较,缺血 电针1、3d组的IL-6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缺血 电针3、7d组的血清IL-6水平升高(P<0.05)。结论:电针上调IL-6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定性分析治疗痤疮的临床验方痤疮消洗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选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采集数据。通过精确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结合Scifinder数据库、对照品信息及相关文献,对痤疮消洗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推断和鉴定。结果 痤疮消洗液中鉴定出59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蒽醌类、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UPLC-Q-TOF-MS技术可快速、灵敏地鉴定痤疮消洗液中的化学成分,为探讨药效物质基础及控制制剂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戴颖  孙杨安 《江西医药》2015,50(2):103-10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与普通干扰素(standard 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骨髓抑制情况。方法将61例接受PEG-IFN或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ALT复常、HCV-RNA阴转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慢性丙肝患者治疗4、12、24、48周,PEG-IFN组HCV-RNA水平显著低于IFN组;IFN组治疗12周、24周、48周及治疗后12周、24周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4.48%、44.83%、55.17%、48.28%、37.93%,ALT复常率分别为55.17%、62.07%、65.52%、68.97%、65.52%;而PEG-IFN组HCV-RNA阴转率分别为50%、59.38%、71.88%、68.75%、62.5%,ALT复常率分别为65.63%、78.13%、84.38%、84.38%、81.25%。PEG-IFN组在ALT复常、HCV-RNA阴转率等方面疗效均明显高于IFN组。在24、48周时,PEG-IFN组WBC、Neu下降程度较IFN组明显,Plt只在24周差异较明显。按年龄分成3组后,PEG-IFN组的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IFN组。结论 PEG-IFN治疗慢性丙肝,在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方面优于IFN,但骨髓抑制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5.
熊果酸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颖  朱萱 《江西医药》2008,43(5):414-418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不同剂量的熊果酸10mg(kg/d)、20mg(kg/d)、40mg(kg/d)作用于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在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熊果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观察熊果酸对氧化指标SOD、MDA的影响;病理学方法观察熊果酸治疗后组织形态学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熊果酸对MMP-1mRNA、TIMP-1mRNA表达变化。结果熊果酸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熊果酸作用4周后能显著增加SOD表达,降低MDA表达;在病理学形态方面,熊果酸治疗组使肝组织结构不同程度改善;不同剂量熊果酸作用4周后RT-PCR方法检测治疗组MMP-1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TIMP-1mRNA表达较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熊果酸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熊果酸能显著增加SOD表达,降低MDA表达;熊果酸可上调MMP-1mRNA的表达,下调TIMP-1mRNA的表达;熊果酸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氧化应激过程,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减少ECM的沉积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黄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肠道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小儿重症肺炎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纽内服大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23/30),对照组有效率为50%(15/30),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治疗组(8/30)占27%;对照组(16/30)占57%,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存活26例,生存率86.7%,对照组存活20例,生存率66.7%(P〉0.05)。结论:大黄对肠道屏障保护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是行之有效的,可以防止病情向MODS演变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肝炎肝硬变形成的顽固性腹水,以往的传统治疗很难彻底消除.笔者通过2008/6-2010/6年30例病人用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腹水回输和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及庆大霉素,并配合使用胶体液体的综合疗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P特异性抗体,对8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观察组)及80例正常对照病例(对照组)进行MP-Ab检测。结果:观察组中15例(18.75%)血清学检测符合急性感染诊断标准,而对照组中阳性仅为1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有关,MP感染可能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士心肺复苏培训技能保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护士心肺复苏(CPR)技能保留情况,寻找最佳的再培训时间间隔.[方法]抽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外科和急诊科在职临床护士162名,分别采用传统讲授练习(A组)、多媒体指导练习(B组)和自我指导练习(C组)法进行培训,测试培训前、培训后立即、培训后3个月和培训后6个月成人单人CPR操作成绩,并进行不同阶段的比较.[结果]3组培训后CPR技能保留显著提高(P<0.01);但在培训后3个月和培训后6个月时技能保留明显下降(P<0.01),A组、C组在培训后3个月时不能实施有效CPR,B组培训后接近6个月时不能实施有效CPR.[结论]采用传统讲授练习和自我指导练习方法对临床护士进行CPR技能培训应在培训后3个月时即开始再培训;采用多媒体指导练习方法的再培训时间不宜超过培训后6个月.  相似文献   
10.
戴颖 《临床误诊误治》1996,9(3):106-106
脑弓形虫病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0例分析开封市解放军第155医院[475003]戴颖我院1993年1月~1994年6月收治首诊误诊的小儿脑弓形虫病30例,其中外院误诊27例,本院误诊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16例,女14例,年龄3个月~14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