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病原学分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研究。 方法 选择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71例,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取患者骨髓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HIF-1α、VEGF和Bcl-2表达,以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171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54例(医院感染率为31.5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和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5.19%、24.07%和16.67%;共分离病原菌71株,革兰阴性菌39株占54.93%;71株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21.13%、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16.90%、铜绿假单胞菌10株占14.0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株占12.68%。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53.33%;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60.00%。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7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66.67%。感染组骨髓组织中HIF-1α和VEGF平均光密度值高于未感染组而Bcl-2平均光密度值低于未感染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感染患者骨髓组织中HIF-1α和VEGF呈高表达而Bcl-2呈低表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建德县罹患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危险因素。经临床诊断和血清学证实的97例EHF病例,按年龄、性别和住同一医院与其他疾病病人作1:1配对调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村中曾有EHF史、外出他县、野宿和直接接触鼠类四个因素是罹患EHF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5.67、11.94、18.18和7.36。病例家属隐性感染率(4.95%)与对照家属隐性感染率(5.12%)相似;病例与对照家中捕获的鼠类及其EHF抗体、抗原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4.
乙型肝炎的数学模型及其在免疫接种策略上的应用上海医科大学200032赵守军,徐志一根据大规模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建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数学模型,阐明了HBV的传播动态,估计了乙肝免疫接种的长期效果。这些结果可能在制订乙肝免疫接种策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1986年起,上海市南市区对每年出生的新生儿普遍免疫。1994年对该区1986年以后出生的1-8人九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水平的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8岁乙型肝为病毒表面抗原(HBsAg)地阳性率为0.41%,各年龄分组的阳性率均在1%以下波动,未见明显的随年龄变化趋势;3-8岁组HBV感染率为0.98%。抗-HB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6.
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检的感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其乙型为病毒(HBV)感染状况和转归。根据各年龄组感染转变为病毒携带者的携带率,建立的估计模型为:β(X)=().79048-0.9190).exp+0.09190。模型显示,0岁时感染HBV转变为携带者的比例最高,为0.7048,1岁时就骤降到0.30001,3.5岁时为0.10198,而5岁以后则基本保持在0.09190的稳定水平,不再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HBsAg阳性孕妇77例,其新生儿生后当天接种乙肝疫苗,次日接种卡介苗;同期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8,289例,单接种卡介苗。3个月时结核菌素试验阳转率分别为92.2%、93.4%。卡介苗在乙肝疫苗后接种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定群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观察HFRS疫苗效果考核现场对照组人群隐性感染情况。采用IFAT检则血清中HFRSIgG抗体,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的隐性感染及感染后抗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HFRS年感染率为229%,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未见显著差异;32名隐性感染者HFRS抗体转阴率4688%,HFRS抗体上升率达2500%,在不同HFRS抗体滴度、性别和年龄组中未见显著差异。此观察结果为疫苗现场效果评价提供一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9.
1988年1月,上海市发生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病例30余万,疫情之猖獗,医学史上未见报道。经流行病学、病原学研究证实了流行起因,阐述了促成流行的动因。社会经济学和临床研究分析了该次流行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及流行中病例的临床特点,为控制流行的再度发生,研究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现况调查和人群血清甲肝抗体检测查明,食用毛蚶者罹患率显著高于未食用者,相对危险度18左右。食蚶量越大,罹患率越高;食蚶量越大,显性发病比例愈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毛蚶上市后一个月流行发生,间隔期相当于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连蛋白(LN)和N型胶原(Ⅳ-C)均为重要的细胞外间质成分,其血清水平的高低同肝纤维化及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有关。为探讨上述4项指标同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关系,于2000年开始,我们对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肝外恶性肿瘤的病人进行了4项指标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