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石菖蒲主要成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D)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利用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检索和既往文献证明得到石菖蒲的主要有效成分。在GeneCards, 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TTD(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检索ND的相关靶点,并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标准化。构建ND和石菖蒲有效成分的共有靶点韦恩图和PPI网络图,进行GO(Gene ontology)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展示石菖蒲有效成分在治疗ND过程中疾病-靶点的关系。结果 石菖蒲和ND的共有靶点总计为41个,关键靶点主要有FOS、ACHE、SLC6A4、ADRA1B、ADRA...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取毫火针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肩手综合征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肩痛改善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肩手综合征评分及肩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运动功能、肩痛及肩手综合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有效率比较方面,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5.6%,对照组为71.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挑针疗法是通过使用特制针具在人体皮肤局部反应点或穴位迅速、轻微、连续地挑刺皮肤或挑断皮下纤维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本研究介绍名中医庄礼兴教授分别选用其经验穴"肩颈痛穴"及第3腰椎横突旁阿是穴为主穴,运用挑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经验,并分享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组和康复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运动功能(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的NDS评分及FMA评分在治疗14 d与治疗前、治疗28 d与治疗14 d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与单纯康复治疗均能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更全面,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比较浮针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针刺组,每组50例。在患肢被动和主动康复训练基础上,浮针组采用浮针疗法,在距离肌筋膜触发点(MTrP点)5~10cm处确定进针点,于皮下进行运针、扫散,持续2min;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肩前、肩髃、肩髎等,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14天。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的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HSS评分、SF-MPQ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浮针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浮针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优于针刺组的90.0%(45/50,P0.05)。结论: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针灸科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带教模式,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的带教模式。效果评价为自我感觉问卷调查结果比较。结果在激发学习针灸科临床理论知识兴趣、提高学生临床知识自学能力、提高临床操作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医患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针灸科常见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七个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自我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带教中起到较好的效果,应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临床带教模式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电针配合温阳通痹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温阳通痹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有80退行性膝关节炎例纳入观察,随机分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电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予中药内服治疗,疗程均为14d。结果经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临床痊愈13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65%,经Ridit分析,u=2.0333,P=0.0420,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风寒湿重型及瘀血型坐骨神经痛,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针灸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它涉及到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由于针灸学是中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来针灸科实习的学生有中医班的、中西医结合班的、中医美容班的、针灸推拿班的等不同班种;而由于针灸的简便灵验以及在国外受到一定的承认,来针灸科进修的既有来自国内的不同层次的中医师,也有来自国外不同国家的学生。因此在针灸科进行学生临床带教工作,应区别班种和对象,根据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庄礼兴教授认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扶助正气,平衡阴阳,增强患者体质,抵御病邪。在治疗该病时庄礼兴教授采用“督脉排针法” 激发患者阳气,扶正以祛邪;采用“调神针法”调神醒脑,化生气血。“督脉排针”结合 “调神针法”治疗NMOSD可通督调神,平衡阴阳,增强患者免疫力,从而降低该病的复发率,减轻神经损伤后遗症,对于该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共纳入11项研究、945例中风患者。结果: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有降低残疾率的趋势,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疗法。结论: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