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保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1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保肝宁汤,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纤溶系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纤溶系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保肝宁具有明显改善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且对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肝纤维化的产生是多种类型细胞、氧化压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其中参与的细胞主要有:肝星状细胞(HSC)、肝窦内皮细胞(SEC)和枯否氏细胞(KC);生长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其他细胞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其中,KC和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郁证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期刊网1995-01/2005-12关于血清蛋白组学技术应用及证候蛋白质组理论探讨的相关文献。结果: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研究不同疾病肝郁证中血清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及特异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就有可能在复杂的多种致病因素下找到证候的本质并建立肝郁证候的微观辨证指标体系奠定基础。结论:血清蛋白质组学作为高通量平行筛选技术,在理论体系上将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开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保肝宁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保肝宁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引进HSC-T6细胞株并传代培养。用复方保肝宁给正常大鼠灌胃,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用吖啶橙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正常大鼠血清培养组HSC-T6细胞核DNA为黄色或黄绿色均匀荧光,自身凋亡率为(9.67±0.57)%,复方保肝宁药物血清一倍、两倍剂量组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染色,甚或见黄绿色碎片,凋亡率分别为(22.73±0.78)%,(23.97±2.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外培养的HSC具有一定程度的自身凋亡发生,复方保肝宁的促肝星状细胞凋亡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保肝宁对HSC-T6细胞表达TGFβ1含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制备复方保肝宁药物血清,温育培养HSC-T6细胞48h。采用TGFβ1细胞免疫组化法和貂肺上皮细胞MV-1-Lu增殖抑制生物学方法测定TGFβ1表达。结果:传代培养48h的HSC细胞爬片可见TGFβ1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胞质或胞膜。二倍剂量保肝宁药物血清培养48h的HSC细胞爬片TGFβ1表达强度明显减少。二倍剂量保肝宁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HSC-T6细胞TGFβ1的分泌量。结论:该方抑制HSC活化增殖的机理可能在于抑制细胞TGFβ1的表达及其自分泌,并可能通过TGFβ1生成的减少,影响TGFβ1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下调型胶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及其在现代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几年里 ,蛋白质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这将推动生物技术发展进入一个更精确、更高效的设计和应用的新阶段。我们从蛋白质组的提出、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 ,并且进一步研究其在现代中医中的作用。1 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和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的胜利完成 ,使得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热点逐渐发生了由结构基因组学向功能基因组学的转变。在对基因组的研究过程中 ,科研人员发现在完成了全序列测定的多个物种中 ,至少有 4 0 %~ 6 0 %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功能是未知的[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和体现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红背叶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学说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复制单侧输尿管梗阻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红背叶根组,并设假手术组;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 红背叶根能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HC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结论 红背叶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9.
抗诺如病毒性胃肠炎药物靶点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诺如病毒是致病毒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目前尚缺乏针对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近年来,在诺如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RNA复制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进展为抗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如:通过多糖受体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抑制病毒蛋白酶和多聚酶作用和抑制病毒复制等方面。该文就主要的抗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保肝宁对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保肝宁组方(由黄芪、黄芩、白背叶根、鳖甲、桃仁、丹参等组成)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2mmol/L的H2O2对大鼠肝细胞进行损伤,收集肝细胞悬液,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保肝宁作用于肝细胞后,能显著降低H2O2引起的NO和MDA水平升高,并提高SOD活性,显著降低肝细胞悬液中ALT浓度。[结论]保肝宁对H2O2所致的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