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 8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 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以1.0,2.0,3.0,4.0,5.0 mmol/L的P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CT 8细胞,分别于24,48,72h后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随着PA浓度的增加(1~5 mmol/L)或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24~72h),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PA1~5mmol/L作用24h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1%-24.3%,48h为16.7%-72.3%,72h为30.2%-93.4%。PA作用细胞72h后,G0/G1期比例显著下降,S期比例相对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PA在诱导分化结直肠癌HCT 8细胞过程中,可诱导G1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羟丁酸钠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生7d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羟丁酸钠组(71、坦和档组)。每组按Ⅲ(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点进一步分为1h、3h、1d、3d、7d5个亚组(n=6)。按Rice法制作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C、γ1、γ2和γ3组HI后即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羟丁酸钠50、100、200mg/kg,3次/日;S组术后吸空气2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3次/日。TUNEL染色法检测HI后各时间点大脑皮层凋亡神经细胞。结果 HI后1h~7d,C、γ1、γ2、γ3组凋亡神经细胞数高于S组(P〈0.05),且于HI后1d达高峰;HI后3h-3d,C、γ3组凋亡神经细胞数多于γ1、γ2组(P〈0.05),而C组与γ3组之间凋亡神经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后7d,γ1组凋亡神经细胞数多于让组(P〈0.05)。结论 50、100mg/kg羟丁酸钠能抑制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且100mg/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人口优生优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摸清我省有代表性地区的少数民族视器官素质的情况,按随机化及典型化的原则,采取整群及分层抽样方法,调查了五种民族共3826人。本文对外眼遗传性状、盲目、低视力、先天性及遗传性眼疾,作了分析比较。对≤14岁儿童视功能在视力、眼位、色觉、立体视觉方面,也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3月17日“中国百泉药交会暨中国百泉保健品博览会”如期召开。百泉药交会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处中原,“东接齐鲁、西控三晋”,加之会期适中,气候温和,“名商大贾慕名而至,北药南调,南药北往”,逐渐形成了以药材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案实施围术期管理,研究组按照ERAS方案实施围术期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T1时点)、术后12 h(T2时点)、术后24 h(T3时点)和术后48 h(T4时点)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2、T3、T4时点,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方案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博弈论分析县级医生在县乡两级服务协作中的行为选择,为促进县乡两级服务协作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县乡两级服务协作中县级医生诊疗方案选择的博弈模型,分析县级医生服务协作对县级医院、医生本人、患者三方的损益。结果:在县级医生服务协作中患者受益最大,县级医院只有在医生愿意主动协作且有足够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才会协作。结论:目前我国县乡两级服务协作方面缺乏对医生行为的制度约束,分级诊疗配套制度不合理,医生在服务协作时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等,医生缺乏协作动机,而县级医生的收益大部分取决于政策及绩效的激励,目前条件下县级医生不协作为现实最优方案。从博弈论角度出发,为更好激励县级医生进行服务协作,需要加强其对两级服务协作的全面认知,改变其收益构成,降低服务协作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无创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探讨腹腔镜宫外孕手术中针麻复合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对心脏泵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行腹腔镜宫外孕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行单纯TCI;观察组行TCI联合针刺合谷、内关。在维持相同麻醉深度的条件下,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患者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时、气腹时、气腹毕以及苏醒时、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记录患者术中所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1组内比较:对照组与基础值相比,插管前的HR、MAP、CO、SVR明显降低;插管时的MAP明显升高;气腹时HR、MAP、SVR明显升高;气腹毕的HR、CO明显降低;苏醒时HR、MAP、CO明显升高;拔管时的HR、MAP、CO明显升高。观察组与基础值相比,插管前的HR、MAP明显降低;气腹毕的HR明显降低。2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插管前的HR、SVR高于对照组,气腹时的HR、MAP低于对照组,苏醒及拔管时的HR、MAP、CO低于对照组。3观察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小于对照组。结论在控制麻醉深度相同的条件下,针麻复合TCI能明显减轻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使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并且能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磁化传递成像(MTI)研究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双侧视放射、视皮质的异常,探讨青光眼性损伤对后视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常规颅脑MR检查无异常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及31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行MTI检查,采用扰相梯度回波序列(SPGR)成像,分别于施加磁化传递饱和脉冲前后进行扫描.将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测量双侧视放射及视皮质的磁化传递率(MTR).组间各部位MTR值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Satterthwaite近似t检验).结果 青光眼组左、右两侧视放射的MTR值分别为(32.8±2.2)%、(32.7±2.0)%,对照组相应部位MTR值分别为(34.6±1.4)%、(34.8±1.3)%,青光眼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3.284,右侧t=4.040;P值均<0.01).青光眼组左、右两侧视皮质的MTR值分别为(30.1±2.0)%、(30.8±1.8)%,对照组相应部位MTR值分别为(32.3±1.2)%、(32.4±1.2)%,青光眼组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 =4.319,右侧t=3.445;P值均<0.01).结论 青光眼患者后视路发生了潜在神经病理学变化,提示青光眼是累及全视路的病变.MTI能在肉眼可见的影像学改变之前提供微观病理方面的信息,是活体人青光眼视觉通路跨突触损害研究的有用方法,也为青光眼临床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自分级诊疗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地区农村基层首诊率不增反降,在自由择医的政策环境下,农村居民在无法确定疾病严重程度时倾向于选择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本文从政策视角梳理了我国农村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分级诊疗的适配逻辑以及当前分级诊疗治理的政策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疾病不确定感对居民首诊选择的影响,界定了农村居民认知偏差效应。最后提出了推进互联网首诊服务的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宣传,以提升基层首诊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针刺及自制“面瘫穴敷方”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并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的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率88.89%,对照组痊愈率71、11%,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痊愈的患者疗程较对照组痊愈患者的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针刺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可以缩短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