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皮肤撕脱伤修复后Ⅰ期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早期彻底创面清创,清除所有失去活力的皮肤组织、异物、积血和死腔;根据创面部位、受伤程度选择缝合、皮片、皮瓣移位等不同修复方法修复;早期足量的抗生素应用。结果 1例失败38例成活。Ⅰ期愈合率达97.5%,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本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短致残率低,Ⅰ期愈合率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155靶向调节PIK3R1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155 agomir组、miR-155 antagomir组、miR-155阴性对照组,诱导RA模型,分组处理后,观察关节症状,检测关节炎指数及后足趾容积;HE染色观察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形态;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关节组织炎性因子IL-6、IL-17及IL-18水平;免疫印迹检测大鼠关节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qRT-PCR实验检测大鼠关节组织miR-155及PIK3R1 mRNA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5对PIK3R1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症状明显,关节炎指数、后足趾容积、关节组织炎性因子IL-6、IL-17及IL-18水平、关节组织p-PI3K/PI3K、p-Akt/Akt及p-mTOR/mTOR水平、关节组织miR-155水平明显升高(P<0.05),PIK3R1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miR-155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55 antagomir组大鼠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miR-155 agomir组与miR-155 antagomir组趋势相反(P<0.05)。结论 miR-155可靶向下调PIK3R1的表达,激活PI3K/Akt/mTOR信号,加重RA大鼠关节炎症损伤,下调miR-155表达,可抑制PI3K/Akt/mTOR信号激活及炎症反应发生发展,改善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脊柱结核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例68例。一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者30例(A组),一期行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者38例(B组);每个组又分为累及单个椎体组(A1,B1)及累及多个椎体组(A2,B2)。分别对比研究A1、B1及A2、B2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A1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1组;B2组矫形率、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2组。结论腰段脊柱结核累及单个椎体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为优选;累及多个椎体时,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为优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关节科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各40例,观察静息与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度、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静息与活动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4.596、28.475,P<0.001),术后6、12、24、48、72h及出院时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小(F时间=31.210、46.894,P<0.001);试验组术后VAS评分减少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F交互=9.972、15.819,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RO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7.814,P<0.001),术后24、48、72h试验组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ROM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F时间=51.657,P<0.001);试验组术后ROM增大的幅度明显大于时照组(F交互=19.234,P<0.001).试验组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658,P=0.003).结论 多模式镇痛利于TKA患者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并能积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探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内固定方法。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30例行DHS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关节功能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 a髋关节功能等。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1例;内固定失败3例,其中螺钉退出2例,术后骨折不愈合1例。治疗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内科治疗痊愈。治疗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1 a,治疗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允许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适用于高龄、骨折类型不稳定、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健康状况差、预期寿命短的患者,是治疗高龄患者粉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合理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氨甲环酸给药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的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月行THA的RA 1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氨甲环酸给药情况分为研究1组52例、研究2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1组于术前30 min和术后6 h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研究2组于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术前30 min及术后6 h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观察3组围术期失血情况,记录手术前后血红蛋白( Hb)水平及围术期Hb最大减少值;分析手术前后手术侧肢体周径差值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术后2周内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结果研究1、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输血率和输血量均少或低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术后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均少或低于研究2组( P<0.05)。研究1、2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和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少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少于研究2组(P<0.05)。3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1、2组高于对照组,研究1组高于研究2组(P<0.05);围术期血红蛋白最大减少值研究1、2组低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低于研究2组(P<0.05)。3组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术前(P<0.05)。3组手术前后手术侧肢体周径差值及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THA围术期内予以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能有效改善RA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且术后血栓事件发生风险较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KOA)疼痛程度与MRI软骨下骨髓水肿(BME)程度的相关性。方法:KOA 142例按疼痛程度分为无疼痛组31例、疼痛1级组86例、疼痛2级组25例,将其MRI骨髓水肿分为0级(无骨髓水肿)38例、1级(轻度骨髓水肿)69例、2级(较大骨髓水肿)35例,将疼痛程度与KOA骨髓水肿分级进行χ2检验,并将疼痛各组与水肿分级进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无疼痛组29.1%(9/31例)存在BME,疼痛1级组82.6%(71/86例)存在BME,疼痛2级组92%(24/25例)存在BME;无疼痛组与疼痛1级组、疼痛2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3,P<0.001;χ2=14.535,P<0.001),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显示,3组B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疼痛的加重,BME分级的平均秩次逐渐加大(0级、1级和2级分别为79.12、102.82和139.26)。结论:KOA疼痛与软骨下骨髓水肿相关,且存在疼痛越重、骨髓水肿越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距骨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相对比较少见,但术后容易出现距骨无菌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从而影响踝关节的负重和活动,所以对此类损伤合理、正确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1990年以来,采用内踝截骨入路治疗距骨骨折合并距骨脱位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国秋 《天津医药》2003,31(6):364-364
距骨的血液供应主要为足背动脉的关节支及距骨窦的动脉分支 ,经距舟韧带入距骨颈。当距骨颈骨折并距骨体脱位时 ,此韧带往往易撕裂致血管损伤 ,因此 ,为不干扰滋养血管功能和重建血循环 ,防止缺血坏死发生 ,要求尽早准确解剖复位并保护距舟韧带。自1995年以来 ,笔者采用胫骨下段内踝截骨术 ,修复距骨颈骨折并距骨体后脱位 ,同时修复距舟韧带共6例 ,均获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本组6例为我院1995年9月—1999年10月收治的距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5例 ,女1例 ,年龄19~46岁 ,平均32 5岁 ,右侧4例 ,左侧2例 ,车祸伤4例 ,摔伤2例 ,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7年4月-2009年2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77-85(80.3±2.4)岁.左侧20例,右侧10例.排除开放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结果 平均随访(7.6±1.9)个月.术后1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痊愈.30例术后疗效均满意,髋关节可屈曲80°-110°,均基本恢复到受伤以前的髋关节功能,未发生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对粗隆间骨折尤其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较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