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8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痛经宜通     
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患者以青少年妇女(14~25岁)为多.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青春期少女,继发性痛经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临床表现,以经期小腹疼痛为主。甚则波及大腹和腰骶部作痛,大都在经行前日开始,其重者痛不可忍,每需服止痛药始能缓解.笔者认为,痛经病机主要在于冲任失调、胞宫血行不畅,乃致瘀滞,“不通则痛”。治疗应取“通  相似文献   
2.
刘某,男,53岁。1989年3月24日突然发生心绞痛而入院。当时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动过缓,下壁心肌梗塞.予丹参注射液、654—2,低分子右旋糖酐、庆大霉素等治疗。前两周病情稳定,第15天开始发热,体温39℃。B 超检查提示:胆囊壁毛糙,大胆囊(胆囊内径6厘米);X 胸片报告:两下肺炎,右侧胸膜炎  相似文献   
3.
<正> 《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六腑之气宜通不宜滞,滞则胀满,其生理功能“以通为用”。胃为六腑之首,职司受纳腐熟,“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同上),从而揭示了胃的磨谷转输,实而不能满,以通为用的功能。笔者仅从生理、病理两方面作以浅议。  相似文献   
4.
周××,男,20岁。1985年11月因持续高热、咯血、黑便伴黄疸等一月,赴上海瑞金医院诊查,经各项化验检查,并作支气管镜活检、X光胸片、心电图,最后确诊为:特异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西医用强的松30mg/日、先锋霉素Ⅳ1g/日,及维生素C、安络血等治疗70天,症状好转,带药回家续服。未几日,症状反复,低热咳嗽、咯血量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院从1981年至198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45例,其中出现少尿期证候者104例(不包括出现重叠期少尿者29例),占总病例数的71.8%,我们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临床表现此组患者大都出现在发病后的第6天左右,尿量24小时内少于400毫升。并  相似文献   
6.
宋鸿元 《四川中医》1995,13(11):5-6
古人对机体内的升降功能极为重视.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又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后来王冰在该文后注述:“大窍横者,皆有出入去来之气,窍竖者,皆有阴阳升降之气往复于中”.这是古人对大自然生物的动态分析.说明了升降出入的规律是一切机能活动和物质代谢的重要依据.人体的生理功能固然如此.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全身的阴阳气血以及各脏腑器官的营养转输和废物排弃,全赖升清降浊的的功能作保证.  相似文献   
7.
【热因热用,治愈“乙脑”昏厥】季×,女,18个月。1983年8月9日因发热五天;抽搐2日急诊入院。查体温39.4℃,脉搏160次/分,呼吸44次/分,血压12/8KPa。急性病容,神志昏糊,嗜睡状态,身热少许,尿黄便结。化验脑脊液无色微混,细胞数44个、红细胞(艹),潘氏试验(+),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胃脘痛病因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调查,收集江苏中部地区700例慢性胃脘痛患者的发病情况,并对诸种病因进行分析,其结果揭示出慢性胃脘痛病因与病证之间的诸多相关因素,从而为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提供了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