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45例采用电针、中药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无烟隔姜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无烟隔姜灸治疗RA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按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RA病人94例,分为艾隔姜灸治疗组31例,无烟隔姜灸治疗组33例,青霉胺对照组30例。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治疗前后的变化。与青霉胺对照组作疗效对照。结果:无烟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81.8%,艾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80.6%,青霉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经Kruskal-Wallis Test检验,3组比较,χ2=1.14,P>0.05,差异无显著性。3组治疗前后ESR的变化经t检验,P值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前后RF的变化经t检验,无烟隔姜灸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艾隔姜灸组RF下降,但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隔姜灸对治疗RA有较好的疗效,与青霉胺对照组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3.
温针治疗腰椎骨质增生50例——附25例单纯针刺治疗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运用温针治疗腰椎骨质增生50例 ,与单纯针刺治疗 2 5例 ,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75例均见长期反复发作腰部疼痛 ,时轻时重 ,轻者以腰部僵硬、酸痛为主 ,其发作与劳累、气候变化等有关 ;重者神经根受压 ,疼痛放射至腰部。体检见腰椎棘突有压痛、叩击痛。X线摄片等检查均见不同程度腰椎骨质增生 ,并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其中男 2 8例 ,女 47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75岁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32年。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50例 ,对照组 2 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优化方案。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或康复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中风后SHS受试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例。按正交设计方案设立SHS治疗的4个因素穴位配伍(A)、留针时间(B)、频次(C)、疗程(D)及3个常见水平。选取有代表性的9种治疗方案:(1)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10 min,隔日1次,疗程2周;(2)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疗程4周;(3)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30 min,每日2次,疗程8周;(4)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10 min,每日1次,疗程8周;(5)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20 min,每日2次,疗程2周;(6)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30 min,治疗隔日1次,疗程4周;(7)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10 min,每日2次,疗程4周;(8)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20 min,隔日1次,疗程8周;(9)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疗程2周。对9组受试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BI)指数评分的变化,从而对中风后SHS患者针刺治疗方案进行优选。基线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V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资料采用正交设计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9组中风后SHS受试者治疗前年龄、病程,V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VAS评分的改善方面,A、C、D为显著因素(F=7.382、3.742、15.775,P均<0.05),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8周。对FMA评分的改善方面,A、B、D为极显著因素(F=5.629、11.006、32.305,P均<0.01),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4周。对于BI评分的改善方面,B、D为极显著因素(F=6.269、19.919,P均<0.01),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4周。根据临床经验可知,治疗时间长则疗效更佳。 结论选取头皮针加阳、阴经穴,留针20 min,隔日1次,治疗8周,为针刺治疗中风后SHS的优选方案,能有效减轻患肢的疼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CT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变化。方法 对 41例住院病人温针治疗前后 CT对比观察分析。结果 临床疗效显示 ,温针治疗后 41例中明显好转 16例 ( 3 9% ) ,好转 2 2例 ( 5 4% ) ,无变化 3例 ( 7% )。病程与 CT变化的分析发现病程在 1个月内变化较明显 ,1年以上变化相对不明显 ,经统计学处理 ( 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效是与改变椎间盘突出的结构相关的 ,CT的变化与病程的长短有关 ,并与温针针具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全覆盖诊疗模式介入脑梗塞后单侧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探索了将针灸疗法与全院各临床科室日常诊疗行为积极融合的针灸全覆盖诊疗模式,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塞后单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为2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针灸全覆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特定的针刺治疗,1次/d,6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后FM量表上肢功能、手指精细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临床总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的差异.结果:经治后,2组FM量表上肢功能评分、手指精细活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P=0.042;P=0.033);临床总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P=0.598).结论:针灸全覆盖诊疗模式的介入在改善患侧上肢功能,促进手指精细活动及提高病患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其长远期治疗效应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不同针具温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金质针加艾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金质针加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钢质针加艾灸治疗,通过临床疗效评定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为75.0%、95.0%,对照组分别为28.9%、8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金质针加艾灸治疗面瘫后遗症,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钢质针加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60例,其中隔药灸组30例采用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西药组30例口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症状积分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经症状积分(P0.01),且隔药灸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单纯服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