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白芥子挥发油对冬病夏治方中多个有效成分的促进透皮吸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透皮试验,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冬病夏治方各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细辛脂素、盐酸麻黄碱、黄芩苷作为模型药物,HPLC法测定各模型药物透过量,观察白芥子挥发油(0.5%、2%、5%)对各模型药物的经皮促渗透作用。结果白芥子挥发油浓度较低时(0.5%)对各模型药物无明显的促进经皮渗透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白芥子挥发油(2%,5%)可显著促进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细辛脂素、盐酸麻黄碱、黄芩苷经皮渗透吸收,且呈浓度依赖性,即浓度越大,促透效果越好。结论白芥子挥发油能促进冬病夏治方中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细辛脂素、盐酸麻黄碱、黄芩苷经皮渗透吸收,白芥子作为处方中君药起到了治疗与促进药物渗透双重作用,从而达到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给药对哮喘豚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75只豚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哮喘模型组、阳性(地塞米松磷酸钠)组、穴位给药组、非穴位给药组(n=15),采用卵蛋白注射及雾化吸入的方法建立豚鼠哮喘模型,通过肺组织病理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冬病夏治方对豚鼠哮喘的治疗效果。提取豚鼠粪便总基因组DNA,对16 S rRNA V4可变区基因进行PCR扩增及Illumina Hi Seq测序,将基因序列相似度高于97%的序列进行聚类归并,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豚鼠肺组织炎症细胞减少,支气管收缩、气道上皮增生症状改善明显,恢复良好,胶原纤维沉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且地塞米松磷酸钠组与穴位给药组的减少程度明显,穴位给药组的治疗效果优于非穴位给药组。通过操作分类单元(OTU)及其丰度分析发现,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给药后豚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普氏菌属显著增多,拟杆菌门减少,变形菌增多;哮喘模型组厚壁菌数目较空白组及各给药组减少。结论: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能有效治疗哮喘,改善哮喘症状,调控哮喘豚鼠肠道菌群的构成。提示该方可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从而影响机体免疫,达到治疗哮喘的效果,为研究哮喘的治疗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煅制牡蛎的微观结构变化,考察温度和时间对煅牡蛎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分析牡蛎生品。取净牡蛎置于瓷坩埚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烘箱对样品进行煅制,每隔不同时间取出牡蛎,研磨后过200目筛备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煅制后的牡蛎表面进行分析。以BET氮气吸附分析煅制后的牡蛎的孔结构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样品中CaCO_3的含量。结果:约500℃煅制,会导致生石灰的含量显著升高。300℃以下煅制3~4 h后取出,牡蛎表面形成的孔道明显。在300℃以下煅制形成的样品比表面积较大。300~350℃煅制的牡蛎中CaCO_3含量较高。结论:在煅制牡蛎时,应以300℃左右为宜,煅制时间3~4 h,这样有利于形成孔道结构,保证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CaCO_3含量,有利于煎煮和药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