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并比较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通窍活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保护作用,并从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代谢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以改良线栓法建立CIR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窍活血汤水煎组、通窍活血汤酒煎组、通窍活血汤醇提组,并设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灌胃,连续治疗7 d。通窍活血汤3个组的灌胃剂量为6.3 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灌胃结束后,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中Glu含量的变化,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GFAP的共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血脑组织中GFAP,GLT-1和G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升高(P<0.01),缺血脑组织皮质大片坏死,细胞排列紊乱、边界模糊,出现细胞水肿及炎性浸润;缺血脑组织中Glu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GLT-1与GFAP共表达及GS与GFAP共表达显著降低(P<0.01),GFA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GLT-1,G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3种方法制备的通窍活血组mN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大鼠缺血脑组织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均有所减轻;缺血脑组织中Glu的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P<0.01),GLT-1与GFAP共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GFAP,GLT-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通窍活血汤酒煎组、通窍活血汤醇提组GS与GFAP共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GS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通窍活血汤水煎组比较,通窍活血汤醇提组GLT-1和GFAP共表达及GS和GFAP共表达明显增加(P<0.05),通窍活血汤酒煎组、通窍活血汤醇提组G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通窍活血汤醇提组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GFAP,GL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通窍活血汤酒煎组比较,通窍活血汤醇提组GFAP,GLT-1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 3种方式制备的通窍活血汤皆可改善CIRI大鼠的神经功能,其作用可能通过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进一步活化,增加GLT-1和GS表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通过Glu-Gln循环清除突触间隙中Glu的过度堆积,降低Glu兴奋性毒性作用而实现。通窍活血汤醇提组在降低缺血脑组织Glu含量、促进星形胶质细活化、增强GLT-1和GS蛋白表达方面优于通窍活血汤酒煎组、通窍活血汤水煎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血流供应恢复后出现的脑组织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损伤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CIRI的病理机制复杂,主要涉及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凋亡、炎症及氧化应激损伤等。研究发现,中药材及其活性成分在CIRI的防治方面显现出独特优势和良好应用前景。槲皮素为植物性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药,已有研究证实其可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激活线粒体自噬等多种途径改善CIRI,减轻脑损伤,但对于其具体作用机制及分子靶点的研究略有不足。此外,研究人员针对槲皮素生物利用度低和溶解性差的问题,研制出多种改善槲皮素生物活性成分分散状态,提高化学稳定性,增加临床应用率的递送系统;并针对槲皮素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了实验评价,证实低剂量使用槲皮素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综上,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槲皮素治疗CIRI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研究、药物递送及安全性评价等予以综述,以期为槲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皮肤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IBD患儿的皮肤表现。结果 纳入IBD患儿50例,其中27例克罗恩病,23例溃疡性结肠炎(UC)。25例(50%)患儿有皮肤表现,特异性皮肤表现和相关性皮肤表现各11例(各占22%)。特异性皮肤表现包括2例肛周皮肤克罗恩病、9例肛瘘和/或肛周脓肿;相关性皮肤表现包括5例结节性红斑、3例阿弗他口炎、1例银屑病、1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过敏性紫癜。与UC组相比,克罗恩病组更易出现特异性皮肤表现和相关性皮肤表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7例克罗恩病患儿中,19例(70%)有1种或以上皮肤表现,其中2例先后出现4种不同皮肤表现。1例克罗恩病和1例UC患儿不同时期出现过3种不同皮肤表现。有皮肤表现的患儿粪便钙卫蛋白均升高,无皮肤表现患儿中12例(48%)粪便钙卫蛋白升高。5例患儿在生物制剂调整剂量(1例)或转换(4例)后皮损好转或消退。结论 半数IBD患儿有皮肤表现,克罗恩病患儿更易出现特异性和相关性皮肤表现。同一患儿不同时期可伴有不同皮肤表现。多学科团队协作有利于该病的整体控制。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或阻塞,可导致大脑出现缺血、缺氧、神经元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病理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致病特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主要的继发性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中医药治疗脑缺血损伤临床疗效显著,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红景天苷作为珍稀中药材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已被临床前试验证明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脑屏障、调节自噬、促进神经重塑及突触再生等多种途径对抗脑缺血损伤。但因其多途径、多通路、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红景天苷改善脑缺血损伤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笔者通过梳理近十年相关文献,对红景天苷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同时整理了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的最近进展,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的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高校师生人均每日食盐食用油摄入量,为预防和改善师生高盐油摄入提供依据。方法向该校食堂获取每月就餐人次数及每月食盐、食用油使用量,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月份人均每日食盐、食用油摄入量的平均值。结果 2012年1—5月,该高校师生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值为(10.41±1.34)g,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为(55.46±7.21)g。结论该高校师生食盐食用油人均每日摄入量均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值,建议该校食堂应该减少饭菜的食盐食用油用量。  相似文献   
7.
肠内外营养在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牛奶蛋白是早产儿肠内营养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早产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发生率虽然相对低,但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实施不恰当的诊疗措施,严重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和预后。因此,本文通过阐述早产儿CMPA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水肿多是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导致水分流失,肝脏合成蛋白增多而对外周的分解利用减少,从而造成肾脏对水和电解质代谢调解紊乱,引起本病的发生[1]。现代治疗水肿的诊疗方案多为使用扩血管药物、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西药治疗,但研究发现单用西药的治疗时间长、副作用大且效果不理想。随着中医的发展,近年来发现单用防己黄芪汤或其联合西药治疗水肿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