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姚乃礼教授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正虚邪盛,脾虚不运是贯穿于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肝胆失于疏利是重要因素。临床应根据不同病程阶段进行辨证分析,早期证型多为肝脾不和、湿热蕴结、血虚风燥,迁延期证型多为肝郁脾虚、血瘀成积、脾虚湿滞,后期证型多为肝肾阴虚、阳虚水泛。临证时善用黄芪健脾土,滋肾水以调肝,同时整体调治顾兼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者门静脉主干最大直径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在保证组织病理学诊断准确的基础上,通过B超测量患者门静脉主干最大直径值。结果423例患者门静脉主干最大直径的均数(M ean)为1.2193 cm,最大直径的最小值为0.60cm,最大值为1.60 cm;门静脉主干最大直径的均数和最小值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明显上升。S1期与S2期、S3期门静脉主干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期患者与S3期患者的门静脉主干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肝纤维化门静脉主干最大直径对肝纤维化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毒邪致病的古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危害人类的重大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本文从文献入手论述了古今医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毒邪致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指出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毒邪致病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本病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4.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传承研究的内容应从医术、医理、医道3个层面把握,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师徒型传承、院校型传承、科研型传承等传承研究模式,以及整理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理论创新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促进名老中医有效传承研究模式与方法的发展,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从中医角度论述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发病特点,本课题研究表明,性别、病程、年龄、季节以及情绪因素都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以及进展为早期肝硬化的相关因素,尤其季节因素的研究符合中医传统时间医学理论,为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作和复发提供了依据,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特征研究为寻找中医防治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7.
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管理实践中引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中的项同进度计划技术,在课题范围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特色和课题特点探索制订了本课题的进度计划.该进度计划对做好课题顶层设计、保障研究工作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星状细胞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是针对中药及其复方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特点,用含药血清代替煎剂或粗提物进行实验研究的新方法,其可信性和科学性更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对肝星状细胞进行了大量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仍没有疗效较肯定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基于其综合治疗的优势,无论是在控制病情进展,还是在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掌握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特点是提高该病诊疗水平的关键。检索了近20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文章,通过整理、总结,试图对其病机认识现状作一分析概括,以冀发现能较准确地反映本病的病机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因病机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解毒法干预胃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探讨健脾通络解毒法对PLGC的作用机制,揭示健脾通络解毒法可能通过调控NF-κB蛋白靶点对PLGC细胞凋亡产生影响,从而发挥其临床疗效。方法:对依据临床诊断及纳入标准入组的36例PLGC患者,予健脾通络解毒方干预治疗6个月,采集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内镜下表现,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前后活体组织中NF-κB的表达,TNNEL法染色检测凋亡指标的改变。结果:本研究表明,患者经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后,胃镜下病变程度较疗前明显减轻,肠化、不典型增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后病理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其凋亡指数疗后较前下降,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