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2篇
  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要了解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必须首先弄清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所谓数字化图书馆,即人们平常所说的虚拟图书馆或无纸化图书馆,就是图书馆所有馆藏的文献资源如印刷型书刊、磁带等都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上,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利用的海量化数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常规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存在易耐药和不良反应的问题。而天然毒液肽和人工设计的靶向多肽分子质量小,易到达或亲和于肿瘤组织,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和成药性,其发现、筛选和鉴定方法引起大家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列举了近年来热点研发的抗肿瘤多肽类型,进而介绍了基于传统色谱分离、肽组学、噬菌体展示、生物表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活性肽、靶向肽筛选原理、方法和实例应用,以期为未来新型抗肿瘤多肽的研发提供方法学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成分与环氧酶-2的分子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与COX-2进行分子对接。方法:采用软件Molegro Virtual Docker(MVD),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SC-558和6COX共结晶复合物作为受体模板,建立COX-2的活性位点,并对黄芩苷等四种黄酮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与6COX发生分子对接的MVD分值分别为-121.64KJ/moL、-124.76KJ/moL、-96.11KJ/moL和-96.68KJ/moL。黄芩苷、汉黄芩苷以及SC-558均能作用于以Leu352,Phe518,Gly526,Val523,Ala527和Ser353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活性位点。结论:黄芩苷等四种黄酮与COX-2能够成功进行分子对接,其对接位点信息有助于该类化合物抑制COX-2的活性机制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蟾蜍甾烯类化合物(Bu)与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亲和率,分析其与化合物计算分子属性的相关性。方法蟾酥氯仿提取物与HeLa细胞亲和,采用UPLC-QTOF测定亲和后HeLa细胞裂解物和上清液中蟾蜍甾烯的水平,计算Bu与细胞的总亲和率。Pubchem数据库采集蟾蜍甾烯化合物的10种计算分子属性。统计分析两者间相关性。结果Bu与细胞的总亲和率与化合物脂水分配参数(XLogP3)、氢键供体(H-Bond Donor)、拓扑极性表面积(topological polarsurface area,TPSA)呈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是r=0.865(P<0.01),r=-0.901(P<0.01),r=-0.657(P<0.05)。与其它计算分子属性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蟾蜍甾烯与HeLa细胞发生不同程度亲和。化合物的脂水性、氢键供体个数和渗透性是影响蟾蜍甾烯与HeLa细胞亲和的非特异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及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母细胞瘤(H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对21例VHL综合征和63例散发性HB进行观察分析,分别获得18例和42例随访资料.结果 21例VHL综合征患者中除4例确诊外均漏诊.平均首诊年龄29.5岁,男11例,女10例.21例患者共发生87个CNS-HB,最多者13年新发12个.10例患者存在其他VHL相关病变:6例视网膜HB、4例胰腺肿瘤(内分泌肿瘤、微囊性腺瘤)、1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4例肾囊肿、1例内淋巴囊肿瘤.1例患者4年间发生5种VHL相关肿瘤.63例散发性HB,平均年龄43.0岁,男34例,女29例.随访18例VHL综合征中生存14例,病死4例,生存者中残障(失明、偏瘫)4例、再发11例.42例散发性HB,生存39例(92.9%),其中残障3例;病死3例(7.2%).病理学特征HB间质细胞胞质泡沫样,血管丰富.部分HB可见异形核瘤细胞.HB侵犯脑组织者32例,随访21例患者均生存.HB间质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nhibin α及D2-40,CD34及CD68均阴性,3例瘤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30例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标记,Ki-67标记指数除7例为2%,2例为5%,余均为1%,随访22例患者均生存.结论 VHL综合征是一组多系统多发性良恶性肿瘤症候群,预后差,漏诊率高.CNS-HB多发于小脑.VHL相关性HB较散发性HB就诊年龄小10岁,易发生于脑干和脊髓.HB肿瘤中异形核细胞、Ki-67标记指数稍高及侵犯脑组织均与预后无关.VHL综合征患者终生存在新发VHL相关肿瘤的可能,因此强调对确诊患者终生随访及定期全面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社区精神疾病康复服务模式,包括日间照料中心、会所模式、过渡性康复服务、日间医院及其他康复服务(如个案管理、同伴支持、医院在社区的外展服务、主动式社区治疗、社区危机干预小组等),介绍各类社区精神疾病康复服务模式的概念、发展、适用人群、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为在我国建立完善的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盐酸氨溴索注射剂不同给药途径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行心脏手术的心外科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作为试验组,并按给药途径分为静脉组、雾化组和静脉联合雾化组(简称"联合组");未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给药途径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发生率、重插管发生率、总呼吸机使用时间、纤支镜吸痰率、好转率、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916例患者,其中静脉组180例、雾化组104例、联合组524例、对照组108例。PPCs在心脏手术术后的总发生率为94.2%,不同给药途径组的PPCs发生率(P=0.977)无统计学差异;呼吸机使用时间仅对照组与联合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其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8);重插管率除雾化组无重插管病例,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静脉组(6.0%)、联合组(6.1%)和对照组(11.1%)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8)。不同给药途径组的愈后好转率(P=0.320)无统计学差异;对于ICU停留时间,静脉组、雾化组和联合组的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对于纤支镜吸痰率,雾化组(0.0%)<对照组(0.9%)<静脉组(4.4%)<联合组(7.6%);对于总住院时间(P<0.001),中位住院天数对照组(15 d)<静脉组(19 d)<雾化组(21 d)≈联合组(21 d)。结论不同给药途径的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对患者的术后临床结局影响无明显差异,需设计前瞻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与MR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扫描10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岁2个月~8岁5个月,中位年龄2.8岁。采用1.5 T或3.0 T MR机对10例MERS患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MR初次检查10例患儿病灶部位局限于胼胝体压部呈椭圆形或斑片状,MRI表现:7例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T2WI上2例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10例FLAIR为稍高信号影;10例DWI呈明显高信号,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序列上呈低信号。10例患儿于6~30 d内复查DWI上高信号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ESLES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与体征,一般预后良好,MRI上以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变化为其特点。MRI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避免不适当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0.
周婧 《中国药物评价》2018,35(5):395-400
目的:回顾性调查肠内营养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初步分析不合理因素,为肠内营养药品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肠内营养药品的用药医嘱,统计肠内营养药品的使用情况,包括用药人次、能量用量和处方日能量(prescribed daily energy,PDE)。统计各种肠内营养药品的用药途径。结果:共纳入使用肠内营养药品的用药医嘱35009人天,占比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TPF-D(32.76%)、TPF-T(22.65%)、TP(14.33%)。在住院患者中,除TP粉剂外,其他剂型的肠内营养药品主要经管饲给予。TP的PDE为2038 kcal/人天;TPF的PDE为1 048 kcal/人天;SP的PDE为732 kcal/人天;TPF-FOS的PDE为875kcal/人天;TPF-D的PDE为905 kcal/人天;TPF-T的PDE为700 kcal/人天。用药人次居前3位的是急危重症科(11 144人天)、老年科(7 291人天)和综合科(4 037人天);PDE居前3位的科室是血液内科(1 866 kcal/人天)、康复科(1 669 kcal/人天)和消化内科(1 522 kcal/人天)。其中,急危重症科TP的PDE(6 374 kcal/人天)存在显著异常。结论:各种肠内营养药品在临床各科室广泛使用,尤其是特殊应用型肠内营养。急危重症科肠内营养的使用存在显著异常,建议进一步分析不合理因素,健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