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络拔罐验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股外侧皮神经炎 张某,女,23岁,1998年8月5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曾睡卧潮湿之地,因怕寒湿不适引发腰痛,故多以右侧卧位睡眠.1个月后发现右大腿皮肤麻木感,又1周后出现蚁行感,且重着不适.自行贴敷伤湿去痛膏10天,症未见减轻.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右股外侧皮神经炎,应用维生素B1、B12等治疗,效果欠佳.见右大腿皮色如常,扪之皮温正常,以针刺之,大腿外侧下2/3处皮肤痛感明显减退,温觉、触觉均减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以刺络拔罐法治之,在患部均匀施罐5个,每罐出紫色黑血约2ml.每隔2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患处感觉如常人,麻木、重着、蚁行感尽消.3个月后随访至今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3.
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缠腰火丹、火带疮等范畴。全病程儿童及青年人一般为 2~ 3周 ,老年人约 3~4周。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退后 ,仍遗留有神经痛 ,此种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之久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应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 2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中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53~ 67岁 ;皆有带状疱疹病史 ;病程最短 4个月 ,最长 5年 3个月 ;均为皮损消退后遗留神经痛 ,经中西药物治疗未愈 ;发病部位皆为患侧肋间神经。临床表现 :患侧胸背、季肋部皮肤有疼痛、麻木、灼热、重着感…  相似文献   
4.
探讨分析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认为,伤寒的涵义并无广义狭义之分。伤寒是指伤于寒的病因以及在伤于寒同一病因下多种不同类型的病证。《难经·五十八难》中伤寒有五的伤寒是指伤于寒的病因,而在伤寒有五五之中的伤寒则是指在伤于寒之类的5种不同病证中以显著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明了《难经·五十八难》伤寒的涵义,将有利于早日揭示伤寒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对外感伤寒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它表明中华民族早在1800年前就积累了与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并进行了认真的理论总结。张仲景以古代辨证唯物的观点为指导思想,不仅将伤寒发病全过程的表现、病脉论治以精辟的条文形式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同时依据伤寒发病客观实际表现,首次将伤寒之类病复杂的多种病证类型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了命名与分类,这使我们今天得以对古代伤寒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预后、复发即伤寒的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中医的伤寒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SARS的流行病学史,其症状、体征诸方面和古代伤寒病相似之处甚多,包括发热特点、初发症状、临床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循环衰竭及愈后症状等。《伤寒论》方药的效验正在今天SARS的治疗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7.
"粉刺"即"痤疮",当无争议,但见一些医学书籍及临床杂志报道中记载"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此说值得商榷. 如有的书中记载:"寻常痤疮是一种青春发育期常见的皮脂腺疾病,中医称为肺风粉刺."再如有的治疗痤疮的临床报道说:"痤疮中医学早有论述,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肺风粉刺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持此说者大多可能是据<医宗金鉴>"肺风粉刺"病所述加以引证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的内存,在伤寒之类病中出现类似"霍乱"、以严重"吐利"为突出表现的病证,<伤寒论>将其冠以"崔乱病"之名.<伤寒论>撰用了"霍乱"之名,表明这类胃肠型伤寒之类病的特点,又有"霍乱"与伤寒的"雀乱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凤矾糊治疗甲癣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癣是皮肤科临床常见但最为顽固难治的一种皮肤癣菌 (真菌 )病 ,属于祖国医学灰指甲、鹅爪风范畴。对此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制凤矾糊外敷治疗甲癣 30例 ,效果较好 ,兹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均为门诊病例 ,且均为女性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31岁 ;病程最长 35年 ,最短半年。 30例均经镜下检查或真菌培养确诊为甲癣者。临床表现 :甲板部分或全部变得混浊不透明 ,呈灰白或污黄褐色 ,甲板增厚、变形、变脆 ,表面凹凸不平 ,失去光泽 ,有的在甲下聚有角质堆积以致甲板与甲床分离。单发于 1个指(趾 )甲者 3例 ,2个指 (趾 )甲者 11例 ,3…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