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变化规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机制。基因芯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证候的HBV前C区基因变异。不同位点变异率(%)与证候相关,肝肾阴虚1764(38%),1896(68%),1899(38%);瘀血阻络1762(93%),1764(90%),1899(50%)。不同证候变异株信号强度差异显著,1762、1764;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肝郁脾虚;1862:肝肾阴虚>肝郁脾虚;>1896:肝肾阴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郁脾虚;1899: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湿热中阻>肝郁脾虚。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候相关,为分子证候辨证提供了一定实验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鞠通在著《温病条辨》时说:“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以为医者,不知死焉能救生。”所以,他根据前人的记述和他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温病死状百端,大纲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软肝冲剂对大白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益气活血组方的防治效果。结果用药组的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硬化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肝脏胶原含量,肝组织胶原酶活力和血 Fn、NAG 在肝纤维化过程中有显著变化。表明益气活血法有明显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肝胶原定量,肝胶原酶活力和血 Fn、NAG 的测定有助于纤维化的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的临床工作核心在辩证施治,要使慢性肝炎HBsAg阳性患者获得恰当的中医药治疗,对其现症进行临床分析是必要的。根据我们对50例慢性肝炎HBsAg阳性的症候分析及临床回顾,特提出:在慢性肝炎HBsAg阳性的患者中应重视中土本虚标实、寒热互结的辩证施治。现将有关临床资料与分析如下。一、50例慢性肝炎HBsAg阳性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5.
肝病血瘀证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肝功能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血瘀证组的碎屑坏死,桥形坏死,界板破坏,嗜酸性变等组织学改变明显高于非瘀血证组(P<0.01)。且肝功能的损害与血瘀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吴寿善教授对"燥气大纲"有独到见解,不仅提出了有凉燥、温燥伤人、燥化寒湿、湿热伤人,并且提出燥气有"胜复"不同:化热伤津之证属燥之复气伤人,寒湿之证是燥之胜气伤人。因此,可见《温病条辨》中所列杏苏散等方,正是为治燥之胜气、治燥之正化、治燥之本病而设。所列的桑杏汤等方则是为治燥之复病、治燥之对化、治燥之标病而设,从而使燥气之本标胜复病机霍然。吴教授还强调见化气为病有寒热之别,见寒湿者自当用温化,见湿热者自当用清泄。临证时还须注意表里寒热之不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技药愈病之目的。燥伤本脏除识别复气现症外,还要选药精当。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凡见杏苏散证而有痰黏、频咳、唾出不爽者,视其轻重而选加冬瓜仁、贝母、鱼腥草、半枝莲等品,以清复热,效果较好,若见小青龙汤证而兼复气为患者,追加药物亦可仿此。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湖北中医大师吴寿善教授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767例吴寿善接诊慢性乙型病 毒性肝炎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数据集成、汇交、整合后,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规则方法对临床资料进 行分析。结果:①确定259个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前五位药物分别是茯苓、茵陈、陈皮、丹参、连翘;②药物配 伍方面,关联度最高的配对分别为茯苓-甘草-白术、茯苓-丹参-白术、茵陈-茯苓-甘草等;③挖掘核心处方时, 发现蒿芩清胆汤、大安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方加减使用频次最高。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我们发现吴 寿善教授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治则治法上,主要从毒痰瘀虚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正肝炎相关血小板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外周血小板轻度减少时,患者常无明显不适,当血小板显著下降(90×10~9/L),可出现鼻衄、齿衄、紫斑,进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阶段,出现门脉高压,可见吐血、便血。西医针对此类病症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吴寿善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大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在肝病的治疗方面成果丰硕。现将吴教授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  相似文献   
9.
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迁延性肝炎130例的肝活检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75例,慢性小叶性肝炎(CLH)16例.在 CAH 病人中,并未发现有肝掌、蜘蛛痣及肝外表现。发现如有二项明显肝功能异常者在 CAH 占84.6%,而CPH 仅为13.3%;类风湿因子(RF)测定在 CAH 病人中阳性率为60.7%,而 CPH 为11.1%.  相似文献   
10.
用可溶性酶-抗酶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e,PAP法)对69例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内HBsAg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结合病理学改变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及肝肾阴虚型以慢性活动性肝炎多见,其肝组织内主要为弥慢型分布的粗膜型HBsAg表达,与其他证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型及瘀血阻络型肝组织内HBsAg主要为包涵体型表达,与其他证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病理学改变前者多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后者多为肝炎后肝硬化。研究表明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内HBsAg表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临床辨证施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