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散红细胞改良体外溶血试验方法,探索奥沙利铂临床与非临床相一致的溶血性结果。方法: 在标准的体外溶血试验方案基础上,通过改变反应介质考察奥沙利铂的溶血结果;显微镜观察各试验方法中的红细胞分布,探索不同介质下体外溶血试验机制;酶标仪检测溶血试验试管中上清液吸光度计算溶血率;通过温和摇晃方式改变奥沙利铂对红细胞的药物暴露。结果: 以葡萄糖作为体外溶血试验介质时多类溶血制剂药物产生假阴性结果,在体外溶血试验中葡萄糖介质内红细胞发生细胞间黏附、聚集成团现象;通过持续温和摇晃方法,以葡萄糖为介质的奥沙利铂体外溶血试验产生阳性结果。结论: 体外溶血试验使用葡萄糖为实验介质时,可以通过温和分散红细胞的方式充分暴露奥沙利铂与红细胞的接触,展示更为客观的溶血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豚鼠雾化吸入给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评价临床超说明书给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建立雾化给药药物浓度检测方法,确定吸入给药实际给药量。以临床使用盐酸肾上腺素给药频次与剂量结合过敏性试验评价方法,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方案,评价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豚鼠产生的全身过敏反应及呼吸系统毒性反应。32只豚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致敏剂量:20 mg·kg-1卵白蛋白)、低剂量组(致敏剂量:15.5 μg·kg-1盐酸肾上腺素)和高剂量组(致敏剂量:31 μg·kg-1盐酸肾上腺素)。各组激发剂量是致敏剂量的2倍,激发时观察过敏反应症状,激发后采集血液与肺泡灌洗液,全血用于检测血液学,分离血清和肺泡灌洗液用于检测IgE。动物解剖后取支气管与肺脏组织做组织学检测与免疫组化。结果 使用雾化装置给予豚鼠盐酸肾上腺素在给药3.95 min时可达到临床等效剂量。各组豚鼠在致敏给药期间体质量正常增长,无明显异常反应。激发时,阳性对照组豚鼠出现强阳性过敏反应,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豚鼠均无明显过敏反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豚鼠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gE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豚鼠激发后肺组织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内出现大量红细胞和渗出液;免疫组化结果提示阳性组豚鼠肺组织内炎性症状与B淋巴细胞增多相关。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豚鼠血液学指标、血清IgE含量、免疫组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均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经雾化给予豚鼠不发生过敏反应,且未产生呼吸系统毒性。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雾化吸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个以腺病毒为载体的人用疫苗(代号LMP-Ad)在传代动物细胞株上的表达能力和细胞毒性,为动物试验提供依据。方法受试物LMP-Ad以不同感染复数(MOI=3000、1000、300、100和30)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幼仓鼠肾细胞(BHK)、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4种传代细胞株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目的蛋白LMP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情况;在MOI=3×105、3×104、3×103、3×102和30时,用MTT法和FCM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和细胞死亡率。结果在4种细胞中均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其中BHK细胞呈弱阳性,而Vero和KMB17在MOI低至30时仍较好地表达目的蛋白;随着感染剂量的提高,4种细胞的RGR下降而死亡率上升,其中以Vero细胞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受试物对上述细胞均具生物活性,并在高感染剂量时表现出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和一定程度的损伤,4种细胞以Vero和KMB17对受试物最为敏感,更适于作为该类新药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的大鼠6mon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建立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动物体内药源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为临床CIC检测提供依据。方法从rhIL-1Ra免疫后的兔血清中纯化总IgG包被于酶标板上作为捕获抗体,SD大鼠抗rhIL-1Ra阳性血清与rhIL-1Ra以不同比例混和制成人工免疫复合物(AIC),通过双抗夹心ELISA检测AIC的效率来评价该方法有效性。定期采集连续26wk皮下注射rhIL-1Ra的大鼠血清并以上述方法检测CIC,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显示肾小球中的免疫复合物(IC)来验证该方法。结果双抗夹心ELISA法可显示AIC的数量差异,大鼠血清CIC显示出与给药时间一致的变化,并与肾小球中IC检测结果相印证。结论双抗夹心ELISA法可检测出动物因长期给予外源蛋白而产生的CIC,AIC则可作为该检测体系中的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保护DOX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1)H9C2细胞经0.1~10 mmol·L-1Met预处理后加入1μmol·L-1 DOX处理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染色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ROS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蓄积情况;(2)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0.1,0.3,3 mmol·L-1 Met对DOX激活自噬水平的调节作用,并使用25μmol·L-1 AG-126考察ERK信号通路调节DOX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3)10 nmol·L-1BafA1用于探索Met恢复DOX阻断心肌细胞自噬流的研究,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吖啶橙细胞内溶酶体pH的变化。结果DOX(1μmol·L-1)的接触会使H9C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同时心肌细胞内ROS累积增加(P<0.05),凋亡细胞比例升高(P<0.05),不同浓度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库房实施精益管理的效果,完善医院药品库房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益。方法:总结医院药品库 房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并引入精益管理改进药品库房管理模式,解决布局标识不合理、验收方式传统、药品库 存数量大和调价模块缺陷等实际问题。结果:药品分区更加明确,提高了发药速度和准确率;目视定置管理减少了药品浪费和 差错发生率,提高了药品库房的工作效率和专业度;流程优化管理,不仅保证了临床用药的正常持续供给,而且加快了药品周 转,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和管理成本;信息系统改进加强了数据管理,减少人力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结论:采取主动 修正问题、减少资源浪费的管理方法,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减轻了工作人员药品库房管理的工作压力,降低差错率,提高了药 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安全性评价思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面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这一热点问题,国外颁布与之有关的禁令来应对,国内则未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该文在回顾总结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特点,及安全性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出新要求、新思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牛血清白蛋白免疫耐受大鼠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源重组多肽类新药的毒理学研究中,绝大多数受试物在实验动物体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使生物利用度降低和毒性反应被削弱.  相似文献   
9.
环磷酰胺两次间隔注射给药对正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 研究环磷酰胺(CP)2次间隔注射对正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SD大鼠首次腹腔注射60 mg/kg CP后6 d进行血液学检测,同时进行相同剂量的第2次注射,第2次CP注射后9 d再次进行血液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取脾脏和胸腺进行脏器系数、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分析。另用卵清蛋白(OVA)对大鼠进行免疫,60 mg/kg CP 两次间隔注射后,用间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OVA特异性抗体水平。实验均设对照组。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首次注射CP 6 d后白细胞(WBC)数出现明显下降(P<0.01),且淋巴细胞(Lymp)、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第2次注射9 d后进行血液学检测,与首次注射相比较WBC、Neut、Lymp、Mono数量均出现显著增加(P<0.01),其中Neut、Mono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Lymp数量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CD8+ 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例明显升高(P<0.05);CP组脾脏重量、脾脏系数、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CP组血清抗OVA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 结论: 大鼠两次间隔腹腔注射CP(60 mg/kg)其外周血血液学指标、淋巴细胞亚群、脏器系数的变化可能与CP免疫增强作用有关,该条件下CP可能有促进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注射液I型过敏反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鱼腥草注射液经静脉注射给药后是否出现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方法 豚鼠分别腹腔注射鱼腥草注射液5 ml/kg,0.9%NaCl注射液5 ml/kg及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注射液 5 ml(60 mg)/kg ,隔日1次,连续3次进行致敏.末次致敏后12 d各组静脉单次注射2倍剂量的以上相应受试物进行激发,观察30 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SD大鼠皮内注射相应抗血清0.1 ml被动致敏48 h后,分别静脉注射鱼腥草注射液10 ml/kg,0.9% NaCl注射液10 ml/kg和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10 ml(100 mg)/kg,及1%伊文思蓝溶液1 ml进行激发,30 min后处死动物,观察注射点皮肤蓝斑直径.结果 鱼腥草注射液致敏期间豚鼠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给予激发剂量后亦未出现明显异常反应,未引起豚鼠死亡;鱼腥草注射液组和0.9%NaCl注射液组大鼠背部皮肤内层均未出现蓝斑.结论 在该试验剂量条件下,鱼腥草注射液豚鼠全身过敏反应、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